【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全台三百六十八鄉鎮,三分之一沒有書店。為了鼓勵愛書人返鄉開書店,文化部歡迎民眾申請「第一桶金」開書店,鼓勵青年從開設一家街角的書店做起,慢慢把獨立書店經營成社區的文化中心,豐富村落社區的人文心靈。
文化部長龍應台昨天走訪台大商圈的獨立書店,邀請獲得文化部第一桶金而開設獨立書店的業者,包括台中市桃樂絲童書坊、花蓮縣雨果部落書坊、桃園縣晴耕雨讀小書院等,分享初經營獨立書店的感想。桃樂絲童書坊的蔣婷韻指出,中秋連假賣出一百本書,她的店是孩童愛去的地方。
來自台中豐原的「戀風草青少年書房」,書店主人邱景墩一家人都愛閱讀,夫妻倆希望就讀國一的兒子能繼續維持閱讀習慣,決定在社區開設書店推廣青少年閱讀;雖然「開幕第一個月只賣出兩本書」,但提供租書服務後,迅速擴增上百名會員,吸引更多社區愛書人。
花蓮縣雨果部落書坊創辦人林渝阡表示,她想開書店提升部落居民的人文素養,也在店中加入手工藝品販賣、部落導覽,讓觀光客更透過書店認識雨果部落。
開在產業道路旁的桃園縣晴耕雨讀小書院,店內以生活風格、旅遊書居多,原本設定是要給觀光客來的書店,最常來的客人反而是在地人,有人每天都來,因為難得有書店開在桃園縣平鎮市,居民不希望書店就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