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知名的才女。
她生於書香世家,更難得的是:家庭氣氛開放自由,她既能接受良好教育,及藝術、文學薰陶,又長於文字創作,很早就嶄露頭角。
出閣之後,姻緣美滿,夫妻志趣相投,尤其夫婿趙明誠沒有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他欣賞妻子的才華,也讓她恣意發揮,迸發更多的創作能量。夫妻鶼鰈情深,他們都喜歡讀書,也喜歡買書藏書。
清照記憶力奇佳,常常吃完飯,煮一壺茶,指著成堆書史,猜測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猜中與否角逐勝負,當作飲茶先後順序,猜中了就舉杯大笑。
清照喜歡博弈,也擅長博弈。她自己說「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夫妻以讀書記憶力相較高下,說穿了也是博戲的一種!
這是生活浪漫隨興的愜意幸福!
偶爾夫妻小別,閨閣中的小娘子,寫出「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寄給夫君。趙明誠自己也喜歡填詞,他有意與妻子一較高下,閉門三天三夜,寫了五十闋作品,把這首〈醉花陰〉跟自己的參雜在一起,請朋友品鑑。
沒想到友人陸德夫挑了半天,還是覺得「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最為清雋。明誠至此心服口服,妻子的確是個中能手。
李清照並不是全然纖細溫婉,她是性情中人,喜歡小酌,「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心情不好也會借酒澆愁:「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此外「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則看出除了飲酒,還有焚香薰香的生活雅趣。
這樣雅致悠閒的文青生活,著實令人生羨。
但好景不常,金兵南下,宋室江山岌岌不保,夫婦二人也只好南遷,帶著他們多年蒐集來的金石古玩,一路逃到建康,結果文物不是散佚,就是被盜,一生心力,毀之一旦。又加上丈夫因病去世,家破人亡,她也只能傾吐「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幾乎是世界末日的遭遇,但她沒有向絕望人生豎白旗,而是將生活種種困頓,化為一篇篇文字絲絡,在破碎的心靈縫隙遊走穿梭,企圖補綴生命的無奈缺憾。
之後她投靠弟弟,卻又不想增加弟弟負擔,改嫁張汝舟,但偏偏遇人不淑,沒多久就離婚了。
清照前期詞作,寫的多是閨閣生活的題材,後期因為國破家亡,欲語淚先流,更是惻惻感傷,令人唏噓不已!
「落日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舖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飽經憂患之後,她有幾分事不關己的清冷漠然,閉不出戶,婉謝朋友邀約。
元宵佳夕的美好過往,對照現在的憔悴感傷,觸景傷情,最後她只能側身簾後,在朦朧模糊的笑語聲中,捕捉一絲屬於回憶的餘溫……
一代才女,起落跌宕,最後孑然一身,獨向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