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有國立大學法律研究所畢業的女高材生因多年報考國考,都未上榜,最終她尋短了結。閱讀此新聞時,真讓人萬端嘆惋!
生命本身就是一道值得吾人用心「研讀、造就」的大考題,豈能因這公職考試的落榜就自行「棄卷」呢?而人生的成就,這生命層面的豐饒樂趣與生活情致的「感受篇」、「得分篇」,又豈僅是國考公職一途所狹隘呈現的「成功表象」呢?
傳統以來功利思惟的「科舉試途」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就此「綑縛」、「悶窒」了無數人的「一生成就」;人世旅道並非若此跼促的呀!
見周遭那好幾位已過而立之齡、已在不惑與知天命之年卻依仍「置身國考多年又總屢敗屢戰」的「死忠堅持者」,不禁讓人屢屢靜思叩問,「為什麼要執著考國考」?
如果,投置心神與韶光所準備的國家考試項目確實是你「生命志業」的抱負展現,而並非僅只是為了謀得一份「生活的職業」,那麼,屢試屢敗卻又堅持著不甘屈服不願放棄,這精神,是值得讚許的。
但,倘若也不清不楚這「考、用,試途」未來是否果能「實學活用」,卻又死記活背著諸多考試科本,那麼,人生如此的短暫,還容許你再「年復一年」的「重蹈覆轍」嗎?
我想起宋朝的梁灝一直考到八十二歲才考上朝廷對策第一名。每每思及此事,除對梁灝向學心志深感推崇外,我更常懷疑八十二歲已年邁的他,爾後能在朝廷上貢獻多少,如果八十二歲之前已早早的想清楚明白,另謀它圖,何者的效益會更佳呢?
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短暫,時歲莫再蹉跎啊!
石鵬來義(高雄市/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