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潔月光 怎麼來 靠月球反射太陽光

羅智華 |2013.09.20
3095觀看次
字級
探索月球奧妙一直是人類夢想,圖為藝術家繪製的火箭撞月球示意圖。圖/美聯社
圖為美國太空人在月球上漫步的檔案照。圖/ 法新社
太空人阿姆斯壯的一小步是人類一大步,圖為他在月球上留下的腳印 。圖/ 法新社
跟日食一樣,月球也會有月食的景象發生。圖/施偉平
月相變化成因示意圖 圖/林琦峰提供
每年中秋夜,天文館都會提供天文望遠鏡讓民眾賞月。圖/侯世駿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中國人傳統習俗中的三大節日之一,也是闔家團圓賞月的時刻,但今年中秋正好碰到天兔颱風來攪局,北部、東北部從前天開始就陸續下起陣雨,讓許多抬頭見不到月亮的民眾,只能低頭吃柚子、啃月餅。但也別因此覺得失望,因為只要天氣轉好,接下來還是有機會看到皎潔明月高掛天空。

美麗月娘的容顏不但你我都愛看,早在千百年前,才高八斗的騷人墨客就常以一輪明月作詩填詞、發思古之幽情,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唐朝詩人李白寫下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靜夜思》不但每個人都能朗朗上口,更是傳唱千古的經典名句。

除了古人會以當空皓月為詩,月亮本身也存在不少古老傳說,像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事實上,就連台灣原住民也世代相傳許多和月亮有關的奇妙傳說,像是卑南族流傳的傳說中,就把月亮與太陽視為創造宇宙萬物的創世者;而布農族則認為月亮扮演著守護者的角色,會守護著世世代代的子孫,保佑大家平安。

不只如此,還有原住民認為月亮是由第二個太陽所形成。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解說員林琦峰表示,像是泰雅族就存在著射日英雄的傳說。相傳,遠古時代,天空中有兩個太陽一起出現,炙熱陽光不但使農作物枯萎欠收,就連族人也被熱得發昏,由於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部落派出三個青年帶著三個小孩一起去射日,但太陽的距離實在過於遙遠,青年老死前都無法抵達目的地,直到小孩長大成人才順利完成任務,成功射到其中一個太陽,受了傷的太陽後來變成月亮,從此之後,天空中開始有白晝的太陽與夜晚的月亮出現。

類似這樣的原住民傳說不但為中秋節增添趣味,也讓人得以一窺原住民的宇宙觀。其實,我們對月球的好奇從古至今一直沒有減少過。早在1958年,美國就曾發射探測器希望能以近月飛行的方式來探索月球,雖然沒有成功,但歷史上普遍認為這是第一次的探月任務,隨後美國與蘇聯又進行好幾次的探索計畫,不但順利著陸月球,更成功拍下月球背面的珍貴照片。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先進國家進行的探月計畫迄今已超過上百次,但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應該還是美國在1969年發射的「阿波羅11號」,以阿姆斯壯為首的三位太空人不但成功寫下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的歷史性記錄,阿姆斯壯當年在月球上所踏出的一小步,也成為人類探索天文跨出的一大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