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黃金人口 走入社區傳藝

郭士榛 |2013.09.19
1874觀看次
字級
高雄市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部落的老人,親手蓋房舍。 圖/文化部提供
福山部落,有日治時期的伐木流籠遺址、清淨冷涑的古老水圳、生機蓬勃的大羅蘭溪,還有保護完整的原始森林。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文化部說,退休人口是黃金,部長龍應台號召黃金人口站出來,以他們的經驗推動村落文化。剛開始試辦的「黃金人口參與村落文化發展計畫」,鼓勵退休人口走入社區。已有四十四個社區提案獲補助,包含十三個原住民部落。

文化部綜規司司長李連權表示,藉由資源挹注,黃金人口以他們的經驗智慧,將成為地方文史保存,藝陣、戲曲、民俗技藝等傳統藝術傳承,及在地特色手工藝製作的重要推手,成為村落文化開枝散葉的關鍵力量,成為黃金種子。

文化部也舉了幾個案例:台東縣卑南鄉美農社區曾有藝術家駐村柴燒陶藝創作,並由當地果農陳民富幫忙,用農作過後的廢棄釋迦木材,作為窯燒的薪柴。當藝術家駐村結束後,想把窯拆了,陳民富覺得可惜,花了三十五萬元將窯買下,和兒子陳信介開始了柴燒陶藝人生,經過八、九年的堅持,終於燒出好看又有經濟價值的藝術品。並成立台東縣卑南鄉美農社區發展協會,吸引五位年輕人返鄉。

媒體人陳怡妃,辭去台北工作,返鄉擔任協會總幹事,專事於社區行銷、包裝;另外有一茶農兒子也返鄉,幫助父親種茶,推銷至國際,多次得獎;家種釋迦經常滯銷的老農民兒子,也回鄉開發水果冰品,不僅解決家中水果賣不出去的問題,也開發了社區的名聲;他將家中閒置的土地開發成民宿,現階段文化部輔導發展社區生態旅遊。

另外,高雄市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部落,經過八八風災後,希望讓老人有一安住的地方,學習回到傳統,達卡努瓦工作站的工作者,跟著老人家,從採集材料開始,營造專屬空間「有老人在的地方」,在此耕種、收成,以防天災斷糧,同時老人教小孩縫製族人服裝,認同族群,透過共同生活方式傳承。

嘉義縣水上鄉崎仔頭在文化部協助下,資深媽媽黃麗卿號召在地黃金人口,學習「素蘭出嫁陣」藝陣,作為回復在地文化的起頭。〈素蘭小姐要出嫁〉娛樂性高,有利於初次接觸藝陣的黃金人口,又可與崎仔頭在地廟宇活動及慶典結合,增加村落中其他黃金人口的熱情參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