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隨喜 -- 長者

薛仁明  |2013.09.17
1547觀看次
字級

劉邦未起時,素來被稱「寬大長者」。所謂「長者」,當然年紀大,但又不盡然。

在中國,年紀一大,似乎就是個優勢。中國人看戲看壓軸,凡事「好戲在後頭」。關於這點,現代人受西方(尤其美國)影響,慢慢離得遠了。事實上,中國人的一生,只要下足功夫,沉得住氣,常常越是晚年,就越光彩紛呈。

譬如書畫,古人且先不表,單說近代,齊白石年約六十,才開始「衰年變法」,從此,畫風一變,遂成獨絕;此外,又有八十三歲的張大千,去世前數月,含著心臟鎮定片,在家人扶持下,爬上訂作的高桌,畫就一幅筆酣墨暢、大氣淋漓的「廬山圖」,長十米,高一米八,多年前,我在台北故宮親見原畫,不禁目眩神搖。

石墨變成鑽石

年紀一大,他們的生命,慢慢就淬煉出特殊的質地,有點像石墨變成了鑽石。這樣的淬煉,書畫只是其一,更精彩的,還得看看《史記》裡頭的老先生。譬如姜太公,大家都熟,您說,他踏上歷史舞台,先佐文王、後輔武王,才剛開啟周朝八百年國祚時,到底已多大年紀?此外,還有個酈食其,在陳留縣的高陽,穿著儒服,想拜謁沛公,聞聽沛公不見儒生,這六十幾歲的酈老頭,只「嗔目按劍」,厲聲喝斥,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

好個酈老頭!當初,他在高陽當里監門吏,職位卑微;可全縣上下,卻從沒有個人敢使喚他。迨天下兵起,途經高陽的將領,絡繹不絕;酈老頭一個個打量,又一個個搖頭。獨獨沛公,酈食其一眼看出,此人儘管輕慢,可心量氣度,卻大非尋常;若用酈老頭的話說,「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足智多謀而有大見識),此真吾所願從游。」

果然,酈老頭如願見了沛公,可才一入謁,卻只見劉邦倨坐床上,滿臉吊兒啷噹,正讓兩名女子洗腳呢!酈老頭一看,「長揖不拜」,接著,正色言道:足下若想成就大事,「誅無道秦」,那麼,就「不宜倨見長者」!

呵!您瞧,在「寬大長者」的沛公面前,這回,酈老頭也自居「長者」呢!酈食其當然比劉邦大十來歲,但這並非重點,真正的重點,應在於他對劉邦所說的,「吾度(揣度,判斷)足下之智不如吾,勇又不如吾」;換言之,比起劉邦,酈食其自認更「智勇雙全」,而這,才是他自居「長者」的根本理由。

越老越見風華

因此,所謂「長者」,從來就不只是年紀大,更根本說來,是他們身上具有年長之人該有的「美德」。這種「美德」,比如是劉邦的「寬大」、酈食其自栩的「智勇雙全」,或者,也比如是姜太公那種高瞻遠矚與深謀遠慮。換句話說,所謂「長者」,其實就是一個生命圓熟之後,憑其豐富閱歷,藉其深遠智慧,於是淬煉出一種特殊的人格質地。這樣的質地,有種懾服的力道,可讓人由衷敬佩,也使人魂魄為之震動。有了這種質地,可服人,可養人,可與人相知相悅;也正因如此,「長者」可以為長,可以為王,可以打得了天下。

「長者」的一生,是開了好花,又結了好果。於是,他們越是年老,就越見風華。單單前頭這幾個「長者」,您瞧那精神!瞧著瞧著,我們當然欣羨嚮往,可佩服的當下,可否也有一問:來日,我們會成得了「長者」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