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政治鬥爭其實都是好事。有些人擔心政治鬥爭會影響人民福祉,結果正好相反。
對台灣民眾來說,政治鬥爭過程,彼此互揭瘡疤,才讓醜陋攤在陽光下,人民更了解實情。
鬥爭過後,政治勢力重組,力量消長,為爭取號召人民支持,必須傾向民意,拉攏民心,做出更有利爭取選票的政策舉措,才能取得政權或鞏固政權。
例如瓦斯、油電調漲,就要收歛些,免得成為千夫所指。
這些政治大戲也有利於經濟民生,例如這幾天報紙零售銷量大增,電子媒體閱聽率飆漲。小吃店攤販巷議街談,民眾其樂融融。為長年沉悶惱人氛圍,帶來不少話題。
民主台灣不必擔心政爭,該擔心的是一黨獨大,讓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化,造成多元民意無法完整呈現,舉國定於一尊。
台灣最好有兩三個實力相當政黨,內外經常鬥爭,隨時都要擔心會失去民意支持,失掉政權,因此要認真看待民意,努力推動有利民生的福祉政策。
所以應該樂觀看待任何政黨政治鬥爭,視為政黨政治新陳代謝。
立法院長王金平被整肅下台,或將來馬英九總統被迫下台,或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下台等,都是政黨政治勢力競爭的表現,到時候都會有適當人選取代,不必擔心後繼無人。
沒有任何一個職務位置,一定非誰做不可。這倒是真話。國會議長如此,黨主席、總統亦如此。身為民主台灣的選民,應該平常心看待,樂觀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