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最近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小男孩戲水,感染俗稱「吃腦蟲」的福氏奈格里阿米巴的案例,小男孩還在加護病房治療。台灣二○一一年也發生七十五歲老翁感染福氏阿米巴變形蟲往生案例。專家表示,福氏阿米巴分布廣但密度低,一旦感染發病就致命,民眾戲水時勿使鼻腔進水。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檢師蘇梅玉所發表的論文指出,患者在泡溫泉後發病,抽取患者腦脊髓液,經過聚合連鎖反應(PCR)和基因定序,確認是福氏奈格里阿米巴,投予抗生素,和變形蟲纏鬥二十五天後往生,此為台灣首例。
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許昺慕,在案例發生後與疾管署的實驗室進一步檢測該處溫泉水質,確實在一大眾池中發現福氏奈格里阿米巴,幾乎可斷言這名患者泡溫泉感染。
台北醫學大學寄生蟲科主任范家說,福氏奈格里阿米巴是奈格里阿米巴的一種,在各種水體都可生存,會由鼻腔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病人通常在發病一周內會死亡,全世界救回案例寥寥可數,治療方法也屬試驗性質,即便幸運被救回,多有腦部受損的後遺症。
許昺慕說,近五年研究團隊持續監測台灣各類水體中的奈格里阿米巴,檢出率約百分之二十,以溫泉最多,其次是溪流、水庫(湖泊);檢出蟲體以「澳洲型奈格里阿米巴」占絕大多數,全世界迄今未有發病案例,致命的「福氏奈格里阿米巴」並不多見,美國近十年有八、九案例。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福氏奈格里阿米巴在溫泉、溫暖淡水湖都可能存在,感染機會極低,但一旦發病後致命性極高,已在第一時間輔導業者加氯,沖洗管線,呼籲民眾泡溫泉時避免鼻腔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