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台灣的不動明王

黃榮墩 |2006.12.03
14229觀看次
字級

不動明王

不動明王,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

花蓮的四尊不動明王

花蓮有四尊不動明王。

小時候家裡住在助人街,由於左右鄰居都是旅館,加上媽媽又擺攤賣紀念品,因此很小就和觀光客接觸。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跟著一群大學畢業旅行的學生一起到天祥,是我第一次聽到有關寧安橋不動明王的傳說。

當時,遊覽車正經過寧安橋的吊橋,這位風趣幽默的導遊說,「很久很久以前,花蓮發生大地震,非常可怕的大地震。天搖地動,連地都裂了開來。當時住在太魯閣的原住民沒命的逃跑,山上的石頭乒乒乓乓的落下來,大家都以為死定了。結果突然有一位全身通黑的勇士顯出神蹟,教大家躲進他背後的山洞裡,而他自己則在洞口張開雙臂頂住山洞不讓山洞垮下來。後來地震平息了,這個勇士也死了。大家為了感謝他,因此才塑了神像祭拜,叫他不動明王」,後來我每次經過寧安橋總是對這位鎮守在立霧溪的黑神明特別敬畏,尤其他站在黝黑神秘的山洞前,伴著兩旁日夜湧出的溪水以及轟轟奔流的立霧溪滾滾大水守衛大家,總是顯得特別神秘而英勇。

一直到四十歲了我才知道那個看似幽默的導遊真是鬼扯,這個全身黑色面露兇惡的神明雖然真的叫做不動明王,然而除此之外,其他的全是穿鑿附會。

原來花蓮總共有多處不動明王,特別是長春祠的寧安橋、吉野村的慶修院(原名高野山寺)、木瓜溪的西寧寺以及豐田的碧蓮寺。這四處不動明王都與日本殖(移)民有直接關係。原來日本移民大都信奉佛教,而佛教中的密教真言宗特別推崇供奉不動明王。這位明王發大願行菩薩道,他所發的願望是成為修行者的僕役,保護修行者。也因此他顯露出憤怒威猛的相貌,鎮嚇驅逐惱駭人的魔鬼,手執寶劍象徵智慧能斷,一手持鎖象徵拘執煩惱。雙眼圓睜一看上、一看下象徵穿透陰陽。同時緊閉雙唇,象徵悲憫苦難的眾生,不戲論生死大海中的眾生。坐在巨大的磐石上象徵這樣的心願與對智慧的堅持堅定不動,因此名為不動明王。

同時它的身上自身燒出真性火,能將一切穢惡燒除殆盡。

花蓮有好多尊難得的不動明王,不僅被我們說錯了,也一直用我們自己的方法膜拜這位密教的聖者。密教師父惟勵老和尚告訴我,願意來為花蓮過去、現在、未來的人民來供奉不動明王,舉行密教特有的護摩儀式,我心與他同。今年特別的是慶修院原住持釋智猛的兒子佐伯憲秀和尚也將加入主法,日本高野山的國際事務部也有五位大和尚一起加入。

謝謝賴啟元先生來信,賴先生表示錐麓古道第二山洞口有第五處不動明王。同時也有台電的老員工也指出木瓜溪上源的天長隧道也有一尊。

一手持劍象徵智慧能斷,一手持鎖象徵拘執煩惱。垂一髮象徵憐愛眾生如同獨子,六道愁眉象徵憂愁六道眾生。站在磐石上象徵壓伏惡瘴,慈悲心堅固不動。慶修院的不動明王全像。

不動明王的本願

不動明王雖然示現憤怒像,身形卻是十分的童子形可愛,這跟他的本願息息相關。不動明王誓願成為修行者的僕人,因此而現童子像。身披粗布,沒有華蓋茵蔓。不動明王他的誓願宏大「見我身者發菩提心, 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聽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

尋找台灣的不動明王

今年國家古蹟慶修院舉行了九十周年慶。

當慶修院文化資產保存工作愈益受重視的時候,我誠心希望大家一起來環視一下環繞在我們身旁的古蹟與文化資產,共同來加以保護。以日本留下的寺廟來說,大都被不同教派接收或拆毀。有幸的成為不同派別的寺廟,有真言宗變成阿彌陀佛,也有變成關帝廟、媽祖廟。較不幸的卻都遭到拆毀。寺廟內的佛像,有因宗派不同遭到遺棄、忽視,也有因為寺廟拆毀流落街頭或進出古董店。這些日治時期佛像遭遇實在令人惋惜,佛教信仰法脈同宗,當今天我們對日本佛教越深刻了解,越覺得宗教的內涵根本是超越國家和種族,更充滿了宗教文化之美。大家陌生的不動明王,實在不是成見中的「日本神」,而是各宗佛教共同崇拜的明王。弘法大師空海和尚則是將密宗傳道日本的唐朝留學僧。

慶修院的弘法大師、不動明王,今年在禮敬的儀式上得到應有的尊重。然而不知道還有多少不動明王被當作鬼王、彩券王,空海大師被當作清水祖師,我們想發起尋找日式佛像的活動,一方面來搶救這些日式佛像,另一方面也引導大家對源自中國的日本密宗多一層了解。也許就可以從尋找台灣的不動明王開始吧!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