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惠法師
本篇說喻的題目「家住何人」,意思是家裡住了些什麼人?通常,我們家裡所居住的人,都是原來舊有的成員,所以家庭的氣氛很和諧,有時還覺得這個家真得像一個家。
可是,如果今天突然來了一個不是這家庭成員的人,原本他不應該住在這裡的,現在卻住進來了,這可就糟糕。我們馬上覺得渾身不自在,坐立難安,對於忽然來了的外客,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佛經裡說人體就像一個家,像一個村莊,村莊裡常有外來的訪客,家庭裡有時也會住進不屬於這個家的人員,那麼這些人是誰呢?就是我不喜歡、我所喜歡的、我的情緒、我的煩惱等等,這些都不是原來的家庭成員。
譬如:人的本性,原來清淨無一物,沒有所謂的喜不喜歡。可是,現在卻對某件事產生喜歡,對某個人產生不喜歡,這時候就是我們的心有了漏洞,才讓喜歡、不喜歡,這兩個不屬於心的家庭成員進來,並在我們的心中翻來覆去,一下喜歡,一下不喜歡,整個人因此而心不自在、坐立難安。
甚至我們心的家,原本是乾淨明亮,現在卻讓人給倒垃圾進來,什麼是這些垃圾呢?嫉妒、放不下、比較就是垃圾。譬如:嫉妒人家為什麼長得比我漂亮?為什麼比我有地位?為什麼比我有錢?這些垃圾被倒進家裡來之後,那嫉妒的情緒時時刻刻在我們心裡,翻過來、覆過去,一下子高、一下子低,整個人的思緒都因此而不得安寧。
修行,就是不要讓這些外來的、不屬於我們家裡的成員進來,甚至如果已經進來了,還要想辦法把它趕走,該如何才能做到這點呢?譬如:星期假日,我們到寺廟走一走,或到教堂參加祈禱,這些都能幫助我們,讓我們的心有足夠的力量,把喜歡、不喜歡、嫉妒、瞋恨等外客趕走。
假如我們有服務社會的性格,也可以利用星期例假日,到醫院幫忙做義工,或者在小學生上學的路上,協助維持交通秩序,甚至志願做各種義工來幫助別人。當我們無私的在幫助別人時,內心那分清淨善良的本性,也會跟著顯現出來,這時候就有力量,把心中的垃圾或一些骯髒的是非煩惱,給驅逐出去。
所以,我們的心裡應該住些什麼人?是清淨、無染、平等、沒有分別。如果住的不是這些人,就要藉著宗教的信仰與修持,或者對社會的服務與貢獻,以及各種的善行功德,來幫助自己把心中那些污染、分別計較的垃圾給丟掉,讓我們的心恢復到原來清淨的面貌,這是很重要的。(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