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時光-- 重訪馬六甲上

楊錦郁 |2013.09.04
1113觀看次
字級

十六年後,我又回到馬六甲。行程同樣從三寶井開始,看著鄭和的銅像,想像他帶領大明艦隊下南洋的盛況;聽著當年太平洋戰爭時,日軍在此地屠殺華人的慘狀,然後來到了著名的荷蘭廣場。

星期天,建於一七五三年的基督教堂裡,有不少前來做禮拜的民眾,矗立廣場中央的維多利亞女王噴泉旁,川流一波波搶鏡頭的遊客;一旁也是建於英國殖民時代的紅色鐘樓上的時間停留在某個時空,後頭紅牆白窗的前荷蘭總督府,外牆搭起了整修的鷹架。

人潮夾著攤販、三輪車,多了生意,卻少了些讓人拍完照駐足的心情。我們順著山坡攀登至丘上的聖保羅教堂,坡道種植百年的大樹,根枝糾結;特有的馬六甲樹上結滿綠色的小果實。

來到了葡萄牙人建於丘上的聖保羅教堂,教堂幾經葡萄牙、荷蘭、英國殖民數百年的風霜,更經歷多次戰役的摧毀,如今徒留四壁,以及和天空相對的聖芳濟教士的空墓穴。當年聖芳濟教士在澳門過世,信徒要移靈回到他在亞洲宣教的出發點──印度果亞時,靈柩曾在此教堂暫厝半年。憑弔者注視完聖者的最後一程後,三三兩兩下山。下山的路上正面對著馬六甲海峽,近處是濱海新生地的大片成屋,遠眺清楚可見蘇門答臘的陸地。

馬六甲正扼海峽的咽喉,建城六百年以來,一直是歐亞商船的必經之地,商業繁榮。但地理位置的優勢,卻也讓它成為兵家爭奪之地,迭遭列國殖民;而過去行走在海峽上,除了商船外,更有讓人聞風喪膽的海盜伺機掠奪。這樣一種多元、豐富的歷史發展和城市滄桑,讓這個獨特的城市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然而行走在其間,只覺得觀光客多,以及增加了許多老房子整修成的五花八門的博物館。我進了其中一兩家博物館,但覺展出品新舊交陳,有點失望的離開。這種心情有如我在一九七六年初次到了澳門,被它的古樸、村姑般的樣子深深吸引,幾年前再去一次,發覺賭場林立的澳門已然搖身變為豔婦了。十七年前,我所看到的馬六甲還帶有濃厚的殖民地多元風情,如今更像個觀光勝地。住在吉隆坡的朋友說:「我們有時假日會開車來馬六甲玩,但近來車子往往堵在外圍,進不了城,於是只好掉頭回去。」

午間,到一家娘惹開的餐廳吃完風味午餐後,我們來到了當地出名的觀光地──雞場街,又稱文化街。這條街已有三百多年,據載是十五世紀時,從福建和廣東南來的商人在此經商聚集的地方。建築大多是中式長形店屋,也有中西式混搭屋。

雞場街在十年前被規畫成文化坊,骨董店、土產店、小吃店林立,街上有不少寺廟,還有許多會館,如福建會館、雷州會館、廈門會館、海南會館,大多的會館裡都供奉著媽祖。

我對於這種招攬觀光客的示範街道素來不感興趣,但因要配合回程的時間,所以便獨自走走,然後無聊地鑽進海南會館。午後,會館的中庭聚集了十幾個婦人,她們分工把蒸熟的長米搓成一個個高爾夫球狀。我面露微笑地靠上去,問她們在做什麼?她們親切地說,大家都是來來當義工,幫忙準備雞粒飯便當,因為當天有一個音樂會,主辦單位跟會館訂了八百個海南雞粒飯,我瞥見小廚房旁還有幾個婦人正在剁雞塊裝餐盒。(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