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洲際杯、亞洲職棒大賽後,中華棒球隊昨天在多哈亞運再擊敗南韓隊,令人喝采。今年可說是台灣的棒球年,不僅旅外球員屢創佳績,中華隊也在國際賽大鳴大放,比起陳總統的「足球年」實際多了。
筆者認為,台灣棒球之所以能凝聚台灣的人心,除了有一定水準外,中華隊能縱橫中國大陸、大啖高麗泡菜、與日本拉麵相抗衡、弟子在美國拓荒有成,展現台灣的精神,而讓大家感動、認同。
最近「台灣之光」王建民返回台灣,各界邀約不斷,幾乎每天都有「建仔」的新聞,出席公益活動、義賣簽名球、為偏遠地區募集球具,但這樣會不會過度消費了王建民?每當在電視螢幕看到企業人士和政府官員跟「建仔」握手、合照、頒獎等,我就反感,因為當有球隊因經費困難無法出國比賽時,這些官員、企業家在那?當職棒簽賭猖獗時,官員的魄力在那?當棒運低迷、球迷流失時,企業家又在那?
所以,別再對「建仔」錦上添花了,別再沉浸今年三度南韓隊的喜悅中,政府該立法輔導企業投資體育、企業家應補助弱勢運動團隊經費、職棒球團須建立的二軍制度,以培養更多的優秀球員,如此才能打造堅實的基礎,不但可提升水準,在各項國際賽有優異的成績,帶動國內棒運,也不怕美、日職業隊挖角,讓球員能拿高薪,使更多有潛力的球員願意投身這項運,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