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合(約779-846),陝州硤石人,元和十一年進士,初授武功主簿,人稱「姚武功」。韓愈嘗奏任萬年尉,又任監察御史、戶部員外郎、秘書少監,詩集遂稱《姚少監詩集》。
與賈島齊名,並稱「姚賈」,《唐才子傳》云:「島難吟,有清冽之風;合易作,皆平淡之氣。」賈島、姚合詩抒發寂寥心境,表現閒散生命,張顯清泊情思;然而,形式工整,風格偏狹。
姚合選錄王維、祖詠至皎然、戴叔倫二十一人詩百首,名《極玄集》,自序云:「此皆詩家射雕手也,合於眾集中更選其極玄者,庶免後來之非。凡念一人,共百首。」這些詩家射雕手皆是其學習對象。
〈下第〉詩自羞落第,愧對鄉人:「枉為鄉里舉,射鵠藝渾疏。歸路羞人問,春城賃舍居。閉門辭雜客,開篋讀生書。以此投知己,還因勝自餘。」其弟子詩僧方干有詩〈哭姚監〉:「寒空此夜落文星,星落文留萬古名。入室幾人成弟子,為儒是處哭先生。」此處「星落文留萬古名」明顯是過譽。
見〈閒居〉詩:「不自識疏鄙,終年住在城。過門無馬跡,滿宅是蟬聲。帶病吟雖苦,休官夢已清。何當學禪觀,依止古先生。」
首聯以自己粗俗鄙陋,不適任官,不能理民,偏偏自我感覺良好,長年寓城。「不自識」有自我調侃之意,其實是「自識」的,環境的良窳,非我能掌握。
頷聯以雖「住城」,卻如隱居,如東晉王康琚〈反招隱詩〉:「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伯夷竄首陽,老聃伏柱史。」勿須如伯夷隱居山林,老子於朝亦能隱居;又如白居易〈中隱〉:「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閒。」隱身於市,穩當妥切,明心見性,無車馬喧囂,庭院盡是響蟬。於此,粗鄙的不是作者,而是時代,繁務過而不留,人情喧而不入,正是動極之靜。
頸聯以身病仍然行吟,不滅風雅,休官之後,夢境亦顯真切,生活況味,盡在禪心;尾聯乃悟當摒俗務,求佛觀照妄心。作者以禪明志,以靜示趣,斯得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