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封測廠日月光將被收購消息傳出,投資大陸淨值百分之四十上限及兩岸直航議題,再度受到關切與討論。
親民黨立委劉憶如與執政黨立委洪奇昌聯手提案,要將上限提高到百分之六十,獲得熱烈連署,僅一天即達提案門檻;行政院團隊本可「順勢而為」放寬限制,但基於北高兩市選情對執政黨不利而作罷,政府又失去調整競爭力良機,實在可惜。
提高投資大陸上限,雖不是提振經濟的唯一法寶,但是基於事實與生存需要。經濟部長陳瑞隆對日月光將被收購一事表示,台商實際投資比率已達百分之七十一,故對調高現行投資比率頗不以為然:「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台商投資大陸的實際比率若真如陳部長所說,則立委上修的提案,豈非更有必要、急切與合理?不敢觸碰上限的行政禁令,寧非鴕鳥心態?
依傳統的風險管理理念,是不要把雞蛋置於同籃,但現在已修正為「可將雞蛋放在同一籃,但要管好那個籃子」。
就此層次來說,台商投資大陸資本額比率無論修正與否,之所以被認為風險過高,是因缺乏管好那只籃子(投資大陸)的良好、有效配套措施,例如遲不開放直航、投資禁止項目與限制比率欠缺全盤策略,所以雖訂有上限禁令,實際上已如陳部長所說已逾百分之七十,而封測廠被列為電子業禁止登陸項目,日月光則果採取突圍而去的策略。
因此,兩岸經濟如何合作與發展若無長遠、合理規畫,仍像目前走了一家日月光便修正一次投資淨額規定,或放行一種禁止登陸的產業,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作法,很難讓台商忍受而破繭出走,如此更看不到台灣的經濟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