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撥鼠築穴而居 文/林心雅 圖/李文堯&林心雅 |2013.08.31 語音朗讀 310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住在兩三千公尺山上的黃腹土撥鼠,一有狀況便站起來查看。圖/李文堯&林心雅灰毛土撥鼠顏色和岩石相近,一動不動假裝成石頭。圖/李文堯&林心雅灰毛土撥鼠啣著滿嘴乾草,準備布置冬眠的床鋪。圖/李文堯&林心雅灰毛土撥鼠會彼此親嘴表示親暱。圖/李文堯&林心雅在優山美地兩千七百公尺的Half Dome山頂,又遇見黃腹土撥鼠.。圖/李文堯&林心雅黃腹土撥鼠好奇地盯著人看。圖/李文堯&林心雅 不可思議的邂逅 第一次看到土撥鼠,是在加州內華達山脈。為了攀登美國本土最高峰─海拔四千四百二十一公尺的惠特尼峰(Mt. Whitney),紮營於三千六百六十公尺的最高營地。重裝走了一天下來,簡直累斃了,到了營地勉力搭好帳篷,就靠著石頭呆坐。 突然,眼角似乎有東西在動,雖然很累,仍忍不住好奇,把頭轉過去。一看,岩石旁不知從哪兒冒出一隻像貓大的棕色動物,兩眼直盯我看。「海拔這麼高,居然還有動物住在這裡?」 「啊,好可愛的土撥鼠!」聽旁人這麼說,才知眼前這位仁兄英文名叫Marmot。當時覺得很稀奇,因為以前爬台灣高山,好像從沒見過野生動物,唯有一次看到山羌,但山羌一發現我們,就嚇得一溜煙不見了。哪像眼前這位仁兄自動現身,不久更在我們面前的岩堆上竄來竄去,來去自如。 土撥鼠也叫旱獺,與松鼠、花栗鼠均屬於囓齒目松鼠科。後來查了書,得知在加州看到的是「黃腹土撥鼠」(Yellow-bellied Marmot),在洛磯山脈和內華達山脈均可見其蹤跡,且多半在海拔兩千公尺以上,難怪會和牠邂逅於三千多公尺的高山! 綽號「口哨豬」 土撥鼠顧名思義喜歡「撥土」,而高山上到處是岩石,牠們便在岩堆之下挖掘地穴居住,在二到三公頃的領域範圍,築上好幾個穴洞。這樣一來牠們的天敵,例如:野狼、土狼、狐狸甚或熊,就不容易找到牠們。 黃腹土撥鼠活動於日間,是雜食性動物,吃草、花葉、水果、昆蟲,還有鳥蛋。身長約半公尺,體重從一點六到五點二公斤不等。到了秋天,土撥鼠體溫會降至零度而進入冬眠,時間長達半年之久。冬眠前,是牠們最重的時候。牠們兩歲就能繁衍後代,可活十五年,通常一、二十隻住一處,一夫多妻過著群聚生活,一胎可生三到五個寶寶。 牠們還有特別的習性,就是一看到敵人,會立刻吹口哨警告附近所有鄰居,因而得了另一個有趣綽號叫「口哨豬」(Whistle Pig)。在惠特尼峰邂逅的那隻卻完全沒叫,後來在優山美地遇到的土撥鼠,也把我們當空氣,因為每天數百人來人往,牠們早已見怪不怪,對人不存戒心了。 遠在副極地的近親 體型較大的灰毛土撥鼠(Hoary Marmot),是黃腹土撥鼠的近親,分布於北美西北山區。多年前在阿拉斯加,好友蓋瑞曾帶我們一起去拍攝灰毛土撥鼠,爬上一段陡長的岩坡,來到他所說的「土撥鼠山谷」(Marmot Valley),那是一處人跡罕至的祕境,但見苔原坡上亂石錯落。 不久便聽到高亢的哨叫聲此起彼落,才知是「口哨豬」對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發出尖聲警告,全面戒備。聽得我很不好意思,好像驚擾了主人似的。 灰毛土撥鼠喜歡住在多岩石的草坡。因其毛色與岩塊相近,但見牠們一遇任何可疑情況,便在原地一動不動,假裝成石頭想矇混過關。若覺得騙不過敵人耳目,倏地轉身竄進岩穴,稍後又從別的洞口探頭察看敵情。 我覺得這種灰毛的土撥鼠似乎更可愛,一來毛色淺,較上相;二來牠們兩歲結婚生子後,夫妻便成為固定伴侶,而非像黃腹土撥鼠一夫多妻,不但全家大小都住在一起,彼此還會用嘴碰嘴來親暱招呼,我們便曾看到這種溫馨畫面,相當令人動容。 出洞日 宣告春信 美國土撥鼠有四種,分布於美西的包括黃腹、灰毛、奧林匹克土撥鼠(Olympic Marmot);美東的東土撥鼠(Eastern Marmot)英文俗稱groundhog,每年二月二日美國傳統的土撥鼠日就稱為Groundhog Day。在賓州的旁蘇托尼(Punxsutawney)小鎮,每年會舉行土撥鼠節,自一八八七年以來,一代接一代的土撥鼠「菲爾」(Phil)擔任春天預報員。 據傳說,冬眠甦醒的土撥鼠從洞穴冒出時,如果天晴看得到牠的影子,表示冬天會延續六周;如果多雲看不見影子,那麼春天即將來臨。今年三月二十四日報載一則新聞:「預測春天到來失準,土撥鼠遭起訴求刑」,藉著菲爾預報不準來凸顯氣溫議題,非常有趣。美國著名登山品牌Marmot成立於一九七四年,便以土撥鼠英文為名,迄今近四十年歷史。現下終於恍然,原來美西的土撥鼠多生活於高冷山區,和登山者均具有強韌生命力。因此,有高山的地方就有Marmot,可謂一語雙關。 前一篇文章 印度象計程車超給力 下一篇文章 海底保衛軍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加拉巴哥群島 物種之島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在北美大地】美洲蛇鵜喙如魚叉【相遇,在北美大地】大麋鹿頭角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