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醫學密碼 狂犬病面面觀

文/陳國東(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衛所教授 |2013.08.30
1220觀看次
字級
為避免狂犬病毒感染,縣市政府推出免費疫苗。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1980年代,美洲地區曾發生一種新型傳染模式,那就是經由吸血蝙蝠傳染的案例。除此之外,人類患者的唾液也會攜帶狂犬病病毒,若被狂犬病患者咬傷也有可能造成人與人直接傳染。

而過去也曾發生過,病患捐贈眼角膜,導致受贈者感染狂犬病案例。一旦被感染的動物咬傷,狂犬病毒就會沿著神經及肌肉纖維向中樞神經方向傳播,而導致狂犬病感染引起腦脊椎炎。在咬傷部位可能會有麻木的感覺。狂犬病毒到達腦部後,也可能由中樞神經再擴散至周邊神經系統,特別是像唾液腺等器官。所以狂犬病常見的典型症狀之一就是大量流口水,及咽部神經痙攣(spasm)。

潛伏期

狂犬病潛伏期從數天到1年以上,平均約20至60天,視傷口嚴重程度、傷口部位神經分布的多寡或與腦的距離、病毒株別、病毒量及其他因素等而定。

臨床症狀

狂犬病從開始有症狀可分為:潛伏期、前驅期、急性神經期、昏迷期、死亡五個階段。

一、潛伏期:病人受到感染動物咬傷至發病。

二、前驅期:由被感染動物咬傷後2至10天開始,可持續1天到2週。這階段的臨床特徵是出現類感冒症狀包括發燒、全身倦怠、噁心、不安、頭痛、嘔吐、咬傷的部位周圍局部麻木、疼痛等神經性症狀。

三、急性神經症候:在暴露(一般指咬傷)2至7天發生。症狀包括狂躁,特別易受燈光或聲音刺激。意識時好時壞、恐懼性或吸氣性痙攣(恐水症、恐氣症等)、唾液分泌過多。

另外有些病人呈現麻痺型,初期症狀較不明顯,後期可能出現恐懼性痙攣、上行性肢體無力、臉部麻痺、影響吞嚥和呼吸肌肉,需與急性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e syndrome)作鑑別診斷。

四、昏迷期:常在急性神經症候發生後7天至10天發生。這階段主要特徵是恐水症、無呼吸時間拉長、反應遲鈍、全身性癱瘓,進而呼吸及心血管系統功能停滯。

五、死亡:可能在麻痺症狀出現後2至3天發生。假如使用呼吸器等支持療法,可能會延長生命,但康復的機率不大。(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