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讓報紙多元而有尊嚴的發展

 |2006.12.01
368觀看次
字級

創刊二十八年的民生報正式畫下句點,宣布停刊,步下台灣新聞史的舞台。民生報在停刊聲明中強調,該報堅持做一個純淨的文化育樂媒體,但因外在環境變化迅速,民生報階段性任務已經結束,因此決定向社會及讀者告別。如同之前停刊的大成報、中時晚報一樣,都是因為社會大環境使然,走向停刊一途。在民眾一片扼腕聲中,其實政府也有一部分責任。

報業經營在台灣本是呈現多元的趨勢,近年來因為經濟不景氣的因素,廣告收益大幅衰退,報份也急劇萎縮,使得報業經營困難。就如同許多產業相繼出走一樣,因為台灣本身的經濟環境已經不具競爭力,不出走只有死路一條,連競爭力在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高科技業,在政府的緊箍咒下都得自求生路,像最近日月光集團的做法就是例子。而無法出走的報業只有關門一途。

報紙走向夕陽產業的原因,主要還是市場競爭的因素。由於有線電視新聞台的林立和網路新聞的快速發展,其迅速方便的特質取代了報紙的功能,老年人看電視方便,不必拿著放大鏡找半天看不清的小字;年輕人習慣上網,滑鼠點一點,所有的資訊盡入眼簾,誰還會花錢去買一份報紙。這是整個資訊市場變化的狀態,自然衝擊到報業的發展。

而報業本身的競爭也是慘酷的,國內的報紙種類繁多,綜合性報紙涵蓋所有的新聞,報紙的同質性甚高,最後能比的就是價格和張數的多寡,過去號稱兩大報的集團目前都是虧本經營。而港媒蘋果日報的投入市場,算是對台灣報業的最大衝擊,大成報、民生報的關門與此都有直接關係。前兩報過去是以影視娛樂取向獲得讀者青睞,蘋果投入市場之後,以大篇幅彩色的圖片、最新鮮的題材、最誇張的標題吸引讀者,整個影視新聞以八卦化取勝,講究身段的報紙只好走入小眾化了。

媒體生態演變成這樣,政府做了什麼?新聞局除了為執政黨幫襯,還偶爾打壓一下媒體之外,從來不曾為報業的發展貢獻過一點心力。現在的報業已經呈現不均衡的態勢,不僅多樣性急速萎縮,庸俗化的報紙一枝獨秀,政府卻還幫著一些親執政黨的報紙做置入性行銷,進行變相補貼,這種做法,除了扼殺媒體正常發展環境的生機之外,也引發社會政治的對立氣氛。

歐洲國家為了維持報紙的多元性,對經濟弱勢和具有特定意義的報紙進行積極保護政策,設置保護基金,訂定客觀的標準,分等級予以一定比例的補貼,這樣還可以減少報紙受到政治和商業團體的不當介入,維持報紙公正超然的立場,對於整個社會來說也是好的。不像現在台灣的報業,要不就偏向執政黨,要不就虧本經營,否則就走向煽色腥。這難道是正常的現象嗎?

報紙相繼關門還引發失業問題,政府是否就沒有責任?如果今天景氣很好,報紙會一家一家關門嗎?歸根究柢,政府不能坐視,就像高科技業喊著要開放一樣,媒體關門的無聲吶喊,政府聽不到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