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北訊】新北市「實物銀行」運作二年半,透過資訊化整合平台,把社會大眾「存」在裡頭的逾三億六千萬元生活資源,幫助了五十四萬五千多人次,獲中央多次參訪,當作未來修法參考,市長朱立倫希望未來能利用公有市場的閒置空間,規畫二手市場或假日跳蚤市場,帶動二手物品流通再利用。
社會局長李麗圳昨在市政會議中表示,新北市實物銀行將國外「食物銀行」概念,擴大到食衣住行育樂等領域,各界善心人士、或企業團體捐贈的物品,透過新北市實物銀行媒合,即時送到有需要的弱勢者手中,也減少市府支出倉儲和人事成本。
目前新北市實物銀行在二十九區設置五十個分行,並建置資訊化平台,只要登錄物資後,就能媒合有需求的家庭,提高效率,至今媒合共四百六十個單位,受益人次逾五十四萬,而內政部規畫在社會救助法中增列「實物給付服務專章」,也多次參訪新北市實物銀行,研擬建置全國性的資訊平台。
李麗圳指出,除了平時各界捐贈的食品、民生用品外,還有過年的年菜、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與柚子等。OK便利超商連續幾年於三節提供禮盒,新北市青果公會也會在中秋節捐贈大批柚子,許多宮廟更將中元普度的供品捐給「實物銀行」,轉送給弱勢家庭。
今年七月間,水利局也媒合了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捐了五百台二手自行車給「實物銀行」,轉贈弱勢家庭的孩子。而邱和成慈善基金會曾捐出二十套衛浴設備,讓偏鄉地區獨居的阿公、阿嬤,上廁所更方便。
朱立倫認為,實物銀行媒合弱勢民眾生活所需的物資,讓社會救助不僅是發現金,畢竟現金不一定能真正滿足弱勢所需,他也建議可利用公有市場閒置空間,規畫二手市場或假日跳蚤市場,帶動包括二手書籍、二手家電流通再利用,更符合環保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