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

文與圖/翁翁 |2013.08.26
1507觀看次
字級
圖/翁翁

經過漫長、深沉靜睡一千多個日子之後,他安然辭別,沒有多看一眼沒有一句話,甚至一聲嘆息也沒留下。

他先是選擇遺忘;一些生活裡的瑣碎事務,然後是眼前剛發生過的事情,然後是地域、方向的遺失。最後,他開始遺忘;家鄉、人們、親友、家人,然後他看了看母親,既無笑容甚至連點頭致意的意思都沒有,只默默的看了一眼,然後繼續他迷濛,凝踱的眼神,仿佛眼前的一切與他已經毫無關係。

二○○八年夏七月的那個傍晚,母親從電話線彼端驚慌的通知我,父親不慎摔落在田邊的溪溝底,鄰居發現時,已經不省人事……。父親經後送來台北榮總急救,在加護病房裡整整奮鬥了一個月,虛弱的掙回了一口氣。他在耙疏一輩子的田園裡辛勤耕植收割,也在他熟稔的土地上跌倒,然後遠離金門家鄉、遠離他最疼惜的土地。最終,辭別苦難而艱辛的這一生。

最初,為了方便於探望,安排父親住進我工作室附近的一處照護中心,我和三姐輪流在下班時陪他散步一兩個小時。每隔一天,吃過晚餐後,去他的住處探望。通常他臥躺在床上休息,有時則安靜坐在交誼客廳,和其他爺爺姥姥們有意無意地看著晚間的電視節目。看到我來,他會微笑致意,然後我們彼此問候,吃過飯了嗎?然後我問他,阿爸,我們去散步好嗎?他通常點頭站起,然後進廁所上小號,洗手擦手,以極其緩慢的節奏小心翼翼地進行著習慣性的動作。我陪著他的緩慢,以大約十分鐘的時間,走到距離三百米外的公園,找到他熟悉的座位,坐下。兩人座的公園鐵欄杆座椅,他固定坐在椅子的一端,然後指著另一頭對我說,你坐啊!

那是和父親一輩子距離最近,相處時光也最長的一段。而我已身為人父,步入中年。每回在公園的椅子上,他重複著一些我來不及參與的舊時代的往事。記憶真是神奇,他忘了眼前的事,卻清晰記得那些遙遠且鉅細靡遺的人事與情節,我不時地提起我所記憶的兒時家鄉印象,希望獲得他的應和。有些,他精確的答覆,大部分時間,他繼續著他的話題、描述他的情境。

在此之前,兩位老人家選擇回到屬於他們的金門故鄉,相依相扶,他們說那島上才是他們的老家,熟悉且清悠,還有左鄰右舍相照顧,一點也不輸台北的生活。他們老了,所以希望回家鄉養老,勸我們不用太掛心,想念兒孫的時候,他們會搭飛機來台北看看,方便得很。

如同所有他們這一輩的島上農民們一樣,注定得和這座遭受時代咀咒的苦難島嶼一起存活一生。一起經歷戰火動亂,一起靜默、隱忍,一起桎梏、宿命的堅持著,他用生命和島嶼緊緊束捆,一刻也不捨分割。戰火那年代,他沒有選擇離開,解嚴鬆綁之後,交通便利了,他奉子女之託,仿佛重返昔時茹苦含辛的舊時歲,幫忙子女們照料下一代的子女。兄弟姐妹們都理解,這個擁擠而紛亂的環境不是他所適應的,他和母親以他們的關懷與無怨的愛,持續犧牲自己的年華照料孫子輩,他們欣見嫩弱的薪火幼苗日益成長、茁壯。然後他們畢竟選擇了回歸,回到他們最初、最熟悉也最眷念的島嶼,過著他們自在無拘的晚年。

我有時候想著,像父親這樣的性情,從不怨嘆命運加諸他身上的重擔,上一輩的、他自己與一窩子子女嗷嗷待哺的責任,在那個毫無發展機會的時代與島嶼上,他僅能卑微的、耗盡全身氣力的辛勤努力於乾旱且貧瘠的土地上,向老天爭取僅有的一些些施捨,支撐了一個家族的延續,也勉力的培養小孩接受完整的教育。是老天的垂憐吧,賞賜一位勤誠樸實、善念為懷的土地之子。

印象裡父親一直就是嚴謹律己、不苟言笑。十六歲離鄉之前,父親的形影是沉默穩健、踏實慎言。直到姪子、姪女、女兒相繼出生,從父親和孫子輩相處的童心童趣,我才發現父親嚴峻的外表下,其實老少咸宜,他懷持著一顆熱忱、憨厚、喜樂、善良的心。我兩個新世代的女兒儘管和阿公相處時間極少,但她們顯然也接受金門阿公的鄉土式幽默,阿公用他獨特的老芋仔加金門腔調的國語,常逗得女兒們開懷大笑。我夾雜在上下兩代之間,有些黯然神傷,但也從他們的歡鬧氣息中感染到欣慰。和父親之間缺乏的那份親暱與言語的溝通,一直到步入中年,身為人父,我才稍感釋懷,對於父親,我是一直是敬畏的。

即使在他失去記憶的那幾年,每回有機會帶他返鄉探舊,他仍習慣的晨昏都會繞到村子外頭的福寓宮,恭謹的燃香祝禱,我沒敢問他,燒香拜拜,祈禱的願望是什麼?在家鄉,他敬天地虔誠的習慣,記憶以來,不曾間斷。

今年初夏,傳來老家旁的那株老榕樹,沒由來地遭狂風襲擊的訊息。壯碩的身軀如斷臂般,狠狠地撕裂半臂主幹。從電視畫面上看見狼狽的那場景,我心裡湧起一陣感傷與不祥之兆。那是父親與他父親的聯繫之樹,父親常常告訴我們他小時和祖父移植這株榕樹的過往。老榕樹下的土操場,幾乎就是我們整個童年記憶的全部。

二○○二年,我在離開島嶼長達十年之際,重回老家,那時村子起了莫大的變化,唯獨記憶裡的老榕樹越見壯碩,延伸出來的氣根,竟然像一柱擎天撐起了Y字型的老樹。常常聽人說榕樹是有情有靈之樹,所以鄉人以「情樹」相稱。父親正睡臥在床,如果讓他知道老樹崩垮的消息,他能否承受?或者老榕樹正以斷裂軀幹的方式,向我們預告主人行將邁入遠行之天年。這念頭,我暗自掛在心裡,不願也不敢向人提及。

沒能趕在父親辭世之前,完成首部長篇小說《睡山》,是我莫大的憾事。他最後半年完全躺平在床榻上,我看著他微弱的氣息,偶而撐開細微的眼皮,那裡面只是渙散、不著意識的無光眼神,只一霎那便又合上眼睛。他很疲憊,深深的睡意籠罩著他,深深的這一長覺,以緩緩平和的時間和步伐,慢慢慢慢地和我們辭別。他閉上眼離開時,我告訴自己不要悲傷。他的一生已經圓滿走過,無論悲傷喜樂、屈辱榮耀,無論艱苦與收獲,他辛勤努力的在他鍾愛的土地上耙疏耕植、耕植耙疏。他現在只是疲倦了,他選擇放棄沉重的軀殼,去另一方無牽無掛的遠天修行。

我的好友,一心向佛的尤俠先生開導我,如果以歡喜感恩的心情送老先生遠去,他將會同樣懷抱著歡喜滿足的喜悅出發。我這樣提醒自己,也告訴所有家人和專程來替老先生送行的親戚朋友們,我們在這兒一起緬懷一位仁慈的長者,也一起追憶一個消逝的時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