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佛陀又對聽聞佛壽命長遠的功德,分為現在四信和滅後五品,加以說示。
現在四信。指:一念信解、略解言趣、廣為他說、深信觀成。此是將相信如來壽命久遠,分為四段,一一說其功德之大,這是四信的旨趣。
※四信
1.深心信解:發深心而能信解,則能見到佛的法身。在如來入滅之後,假使有人聽聞《法華經》,深信不疑,不加誹謗,發起隨喜功德心,當知此人為深信解相。
2.略解言趣:若有聞佛壽命長遠,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無有限量,能起如來無上之慧。
3.聞持供養:何況廣聞是經,若教人聞,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書,若教人書,若以華、香、瓔珞、幢旛、繒蓋、香油、酥燈,供養經卷,是人功德,無量無邊,能生一切種智。
4.深信觀成: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我說壽命長遠,深心信解,則為見佛常在耆闍崛山,共大菩薩,諸聲聞眾,圍繞說法。
※五品
滅後五品,指:隨喜品、讀誦經典、說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
此五品與四信,名目雖異,但在意義上是無差別的。滅後,增加經典、讀誦,故成為五品。
讀、念誦、書寫《法華經》,都能莊嚴自性的三寶。
依天台宗的教義,現在四信屬於六即位中「相似即位」,滅後五品屬「觀行即位」。
相似即位,圓教的十信位,獲得六根任運不染六塵的實證,所以稱作「六根清淨位」,於一一根中,皆各能具有六根的功用,能夠六根互用,作六塵的佛事。
若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以及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
觀行位,圓教的外凡位。有隨喜、讀誦、說法、兼行六度和正行六度的五品淺深次第。
1.隨喜品,聽聞圓妙的佛法而自喜,亦令他隨喜,內以三觀,觀三諦境;外用懺悔、勸請、隨喜、發願和回向的五悔法門,以為修持。
2.讀誦品,更精進於讀誦受持。
3.說法品,則為他人宣說。
4.兼行六度品,則以正修理觀為主,而兼行事修的布施、持戒、忍辱等六度。
5.正行六度品,謂圓觀稍熟,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而能正修六度。
最後,強調如果有人恭敬受持此經,等同受持佛身功德,此為本品偏明持經勝德故。(分別功德品第十七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