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飛越太平洋的經驗,上周因工作需要而赴美,往返美、台之間十餘小時的飛行航程,不是百般無聊,卻是百感交集,尤其對於國內紛紛擾擾的現象,不時浮起一些想像,可以蓋括曰:「飛越太平洋,人人心中築起一堵牆」,一方面天涯若毗鄰;另一方面毗鄰若天涯。
以國際社會觀之,「天涯若毗鄰」確實是當代的特色。拜科技進步之賜,人類能縮短空間的有形距離,快速到達「地理的彼岸」。然而,卻無法克服人際的無形距離,彼此交融聯繫「心理的彼岸」;更何況是生命的終極關懷,了然究竟,登「宗教的彼岸」。
回顧早期人類航行技術未發達之時,往往以無窮的想像,駕起「筋斗雲」,飛向天邊;或坐上「飛毯」,遨遊太空,甚至,詩人還賦予「萬里雲羅一雁飛」的寄懷。
航海技術的發達,新大陸、新航路的發現,使人們遠渡重洋不再是美麗的夢想,而是真實的旅程。一百年前,橫渡太平洋,可能要數個月的時間,而今,波音七七七客機,在短短十餘小時,即可飛越太平洋;尤其令人驚奇的是,一封E-MAIL、一個視訊,快速達到彼岸,「天涯若毗鄰」已經是十分真實的生活寫照,而未來的發展,更非今日的我們所能想像。
然而,另一方面思考,「比鄰若天涯」、「咫尺天涯」又是現代人的心理特徵,我所感觸的是:「飛越太平洋,人人心中築了一堵牆」十分令人感慨,在飛機上除了數位同行之友人相互交談外,其他數百乘客都是陌生人,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職業,也追尋不同的旅行目的,所謂「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擁擠的座位間,各個人的心理卻十分疏離:彼此互不交談、互不關心;尤其令人難過的是,聽到一些同胞討論台灣的政治社會現象,不僅各說各話,沒有交集;甚至南轅北轍,扞格不入;最嚴重時還慷慨激昂,視為非我族類,乃至如寇讎一般,同胞沒有同胞之情誼;同鄉沒有同鄉的親切,人人心中築著一堵牆,日夜伴隨飛越人際的太平洋,豈不可悲可嘆!
冷漠、疏離、仇恨、對立,使現代人處在「科技進步,人性退卻」的乖離狀態。許多人把自己的利益,凌駕於國家與社會之上,更因人的疏離對立,而使國家社會分裂沉淪。由心中一堵牆,擴大為一座山,更成為大海洋的隔絕。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才能飛越有形、無形的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