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心對話2 -- 惜福之心

文/釋依昱(義守大學應日系創系主任) |2013.08.19
2506觀看次
字級

俗諺云:「人在福中不知福」。古人亦云:「井涸而後知水之可貴,病而後知健康之可貴,兵燹而後知清平之可貴,失業而後知行業之可貴。凡一切幸福之事,均過去方知。」有福之事過後才知,除了徒增悔恨外,於事何補?若能知足,珍惜現在,當下娑婆即是樂土。

「惜」字拆開來,就是用「心」關照「昔日之情」;亦即對任何事物都能珍惜,愛惜,重視而不糟蹋耗費。故《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惜」是愛惜,「福」是前生善業感得的果報、是福德因緣。「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意思!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願以我的福氣,布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弘一大師

記得小時候,每當碗中有剩下飯菜時,母親就會說:「聽說閻羅王那裡有很多餿水桶,都是為生前浪費食物者所存起來,將來要投胎需把這一生所浪費且已變成餿水的食物吃完,才可以去投胎。」

記得小孩們聽完這段話,再也不敢挑食或有剩飯菜。

從前有個乞丐,在一個嚴寒的早晨,他要到兩塊餅,覺得很慶幸,就坐在石頭上,一邊啃著餅,一邊望著忙忙碌碌的過往行人,大發感慨:唉!何必那麼拚命地忙著,還不是為了一張嘴嘛!如果我每天能討到兩塊餅,隨意躺躺、曬曬暖陽,我便知足了,從此再也沒有別的欲望了。

適逢當地的知縣微服私訪,路過此地,聽到乞丐的言語,知縣一揮手,跟在後頭的衙役便將乞丐帶到縣衙。知縣吩咐衙役美衣美食侍候乞者。一天,街役將乞丐帶到大堂上,縣官問他:「如今你可知足?」他惶恐不安地叩頭說:「我很知足,從此再也沒什麼可求了!」縣官對眾衙役說:「今後他名叫知足爺,上等飲食款待。」數月後,乞丐臉上油光光,又肥又胖。差役們見知足爺既無本事也非縣官的親友,卻如此榮遇,百思不解。

半年後,知足爺來到大堂,向縣官要求一個知足娘子陪伴,一生就真的知足了!縣官笑道:「有吃有喝你又想老婆,有了老婆你又想什麼呢?果然不出所料,世間沒有知足人,這話一點不假。」言畢,就命人把乞丐轟走。從此以後,乞丐又過著沿街乞討的日子。

福報如同銀行裡的存款,銀行裏有多少存款,就要愛惜它,不能隨便濫用,不能只支不存,否則終有用完的一天。星雲大師法語:「我們福田庫裡有多少福報,也要善自珍惜,能夠惜福、培福,才會更有福報。所以對於「惜福」要做到四點:第一、晝行當惜(光)陰。第二、日用當惜福。第三、說話當惜言。第四、遇人當惜緣。

哲學家奧雷斯:「不去感嘆缺少什麼,而能珍惜手中掌握的事物,才是聰明人。」懂得惜福的人,才是智者,而懂得惜福後,才能完成造福人群的事。如果大家都有惜福之心,都能互相奉獻,互相珍惜彼此,社會便會更團結,人人身心自在得安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