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取笑睡覺前會出現眼角下垂、臭臉和黑眼袋「殭屍臉」的游心媚,不但沒有生氣,還認為自己是開心果,很會搞笑,但他們本來都互不認識,短短十四天就培養出很強的凝聚力,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雖然在屏東念書,幼保系三年級的游心媚,在二○○八年就聽過宜蘭家扶有辦環島體驗,當她觀察到參加者有很精采的成果發表後,便下決心,今年無論如何不能錯過。
今年的挑戰很大,而且可預期的有趣,因為社工告訴他們,十四天的行程,從路線選擇、山線與海線的安排、飲食的尋覓、時間的取捨和募款據點都要靠團員自己規畫。環島結束後,她很有心得的說:「山線短而陡、海線遠而緩,不過即使有選擇,像花蓮、台東和屏東地段,不辛苦點還是跨不過去。」
花東路線是許多人都心有餘悸的路段,「那裡全都是上坡!」例如騎到壽卡時由她領隊,自嘲「年紀大真的有差」,騎得好喘,不得不對後面的人說:「想超車盡量超,我不行了!」慢慢騎,不僅從領隊掉到了墊底,在關山時,也因為騎太慢,看不到日出。最恐怖的還有花蓮玉長公路,在短短一百公尺內,高度就上升三層樓,想到都會不由自主倒吸一口冷氣。
第九天時,她的膝蓋疼痛,右腳抽筋,社工問她要不要上後頭的保母車?她堅決不去,表示這時放棄,前八天的努力就功虧一簣了!於是大家幫她調椅墊,隊友扳她腳板,平復抽筋現象,那一刻她體會到,椅墊高低也是有學問的,低了膝蓋出力多,高了大腿就得多用力。
公益旅程為幫助自己與同樣處境的兒少,是自我挑戰,也顛覆許多印象,如東部多美景,西部多人文風景,游心媚笑說:「有大叔拿十幾張發票來捐,還廣邀朋友、路人一起響應。在台北也有出乎意料的結果,本來以為台北人比較冷漠,不會做公益,結果別說上班族有愛心了,連高中生都會主動捐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