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
今天是父親節,在這個商業氣息遠多於實質意義的節日,多數爸爸「無感」,好像別人在過節,自己成了配角,即使到館子裡吃喝一頓,到頭來還是老爸掏錢。
餐廳人聲鼎沸,小孩在玩手機滑平板,大人聊些可有可無的話題,父親其實很孤獨,爸爸節跟平常並沒兩樣。很少人真正關心老爸在父親節最想要的是什麼?
當然,這不能全怪別人。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調查,五成爸爸無法每天回家吃晚飯,三成五的爸爸在孩子睡覺前尚未返家,近三成的孩子每天跟爸爸講話不到十分鐘。
由此看來,父親變成了「看不到的存在」,也就是像旅客、像室友,與家人的疏離可想而知。
父親節除了吃喝,其實也可以做張小卡片給爸爸,寫一些貼心的祝福話語,或畫一張爸爸的「畫像」送給他。帶爸爸逛逛街、爬爬山、欣賞一齣表演、聆聽一場音樂會。
爸爸想唱歌,就帶他去KTV或卡啦OK。想聽人家唱,不妨到西門町聽歌。有的爸爸較特別,陪他到寺廟、佛堂或教會,他可能更欣喜。
有一年,我就是陪爸爸回鄉下老家,東摸摸西碰碰,還到園裡種了一科生命樹,他樂不可支。找個空檔,照個相、錄個影,沿岸騎趟單車,順便送個小小禮物,這就夠了,爸爸要的並不多,心意到了就好。
其實,父親節這天,甚麼都不必做,安排爸爸回家吃晚飯,這就是天大的幸福了。吃完飯,讓爸爸好好睡個覺,這樣最棒了,不是嗎?
余立龍(台北市
/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