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駐站作家4》文學書

林文義/文 賴炯宏/圖 |2006.11.27
498觀看次
字級




孤獨,是文學巨大地力量。我如此堅信。
悄靜子夜,星光稀微,燈下,我依然不渝書寫,因為愛,因為相信。



若我書寫一片壯闊之海,陰晴有別,季節相異;如何像畫幅上的油彩與線條融合,以文字感知冷暖、潮汐,綠和藍之漸層乃至於透明……苦思追索海最真實地初貌。

若我書寫一片飄流之雲,光與影的映照及其投射;冷凝或是溫潤,彷彿風吹過心頭,試圖詮釋一種物理學上的水氣形成,卻必得發自於感情的流迴,讓雲具有生命。

文學究竟是抒其己見,全然主觀地思考,或者延展為人間浮世的記載?前人言之:文學有時比歷史還要真實。大我和小我之間撕扯、辯證,或如評家所說的「結合了陰柔的本體與對粗獷的嚮慕,希臘神話中集陰陽二體於一身的半人馬」?莫衷一是的眾聲喧譁,難以定論。

我問文學的定義為何?它答我:不渝地書寫。

不渝的書寫,若有盲點該怎麼解決?文學不曾給予我妥切的答案。如同溯河而上,追尋源頭的舟子,以歲月、青春試圖償還文學所賦予地苦刑或恩寵;像是置身於某種秘教的儀式,書寫的文字形塑成體,靈魂和心血架構為永遠未知地凝態,神話中的借火者,照亮世間或焚燒自我?

文學比愛情,更令人匪夷所思,彷彿長久之夢魘。

但這夢魘就是如此蝕人,有時驚心動魄,有時迷魅難解,像置身於千潯深海,卻不曾溺陷窒息,成了鰓人,靜靜地飄流,或舒緩,或躁動,悲歡交熾,終至無言。

文學要書寫者,不斷地殺死昨天的自己。反思生命之本質何在?在不美的紅塵,以文學修行;葉石濤說是「天譴」,郭松棻形容文學是「把生命剔出白脂,苦心找尋著一種文體。」在最黑暗、沉淪地亂世,文學是暴雨狂風吹襲之下,佛陀座前那盞因至愛至敬,永不熄滅地燭光。


孤獨,是文學巨大地力量。我如此堅信。

悄靜子夜,星光稀微,燈下,我依然不渝書寫,因為愛,因為相信。雖然此一年代,文學如此蕭奈,孤獨之心卻要更加地華麗;公義在灰晦未明地亂世隱匿,謊言與惡質被扭曲成主流,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涵容竟為邊緣,真情實意地文學,猶如暗夜微光,為絕望尋之美之典範。

不讀文學的心,盡是粗暴、蠻橫,自以為是地法西斯。權力有時亦會讓文學為之噤聲,譬如:制約。譬如:自限。甚至販賣自我文學良知,甘於御用寧為虎狼之人。失格的心,如何仰望文學之神地殷切眷顧?懼於孤獨,喜做弄臣,雖說我手寫我心,卻流於權力者的喜鵲之名。

文學乃是異議,不合時宜,格格不入亦為本質。文學之可感在於探尋真情,之可貴在於堅持著不妥協之姿,猶若飛鳥之雙翼,自在悠遊,沒有邊境的束縛,兀自啁啾,兀自翱翔,孤獨雖苦卻亦有甘泉於心,那是最堅實地信仰;只求不渝之書寫,就是自我完成地生命允諾。

生命何其緲微,文學卻足以深邃詮釋其受想行識。詭譎多端、人心險惡的紅塵行走,或說不免自傷傷人,僅有文學是無償之慰藉,在生命最無助、低陷地黑暗時刻,或願書寫,或願閱讀,文學永遠是豐美地救贖之良方。

因此,孤獨並非沉墜,反而是提昇了文學凝聚地主力,以之修身、省思,值得歡喜讚嘆。


置身於我們的流域,耽美於文學之自在自足,是終生最美麗、昂然地印記;猶若對佛陀般堅信不移地抄經記典,此一莊嚴宣示,只有敬慕文學之人方能深切體驗。

來回於浮世之繁華或落拓,潛心於人性與佛性糾纏,拈花微笑或是暴虐私欲,文學是永遠之長明燈,映照年華地荒寒與繽紛,在無盡地書寫與閱讀之時,啟示及其懺情皆無從閃躲,文學如鏡,要將自我去塵留淨,還若嬰孩。

我從家居小巷漫行過街,秋陽似酒,金風舒暢,巷間兩旁的菩提樹葉,譁然作響;心形葉片風鈴般地歌唱,心中盈滿甜蜜地幸福。憶及摯愛的戀人亦在書寫中,由於文學結緣,相知相惜地互許文學為媒,真情作伴,因為她懂得。在歲月滄桑,千帆過盡之後,文學召喚我們,共生一體地倦眸回首,原來,緊密地心,就是文學最後的眷愛。

舉目綠意盎然地菩提葉,若海壯闊之浪濤,我將如何描述?說每一片葉子都是一首幸福之詩。午後暖陽金黃,成熟、豐盈地麥穗顏色,若能集字成文,正是秋日最美麗地收穫。就算無思書寫,脅下挾著一冊文學典籍,靜坐於蒼鬱地菩提樹下,翻看幾頁,亦是與作家心領神會。

文學大河,彷彿前世熟稔,要在今生重逢。雖說人間苦澀,沉落無以遁逃之貪嗔癡,文學恰如佛經,要你以書寫及閱讀修行。字句之間,或為怒目金剛,或為慈眉菩薩,淨心為首題,縱入魔障,亦能以文學予以告解、掙離。

子夜眾睡,唯書寫或閱讀之人獨醒,逐字循行尋去,自有淨土燦華,佛陀所示之「無我」,不就是無私之欲,且度他者,那麼文學的佛性,多少亦能救人無數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