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爸的健康是全家的幸福,許多人因此把「健康檢查」當作父親節禮物,但面對琳瑯滿目的檢查項目,到底要如何選擇?醫師建議,搭配免費的成人健檢,另外參考家族和個人病史及身體反映的一些徵兆,來增加檢查項目,應該是較為經濟可行的作法。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森德表示,健檢的目的不只為了發現問題,同時也為了預防併發和失能,所以現在都稱為「健康管理」。而理想的「健康管理」模式,包括檢查前的諮詢訪談、檢查過程中的衛教,還有檢查後的各項建議等,照顧身體面面俱到,所以現代人對體檢的接受度明顯提高。
但接受度提高,並不代表捨得花錢做檢查。王森德說,不是每項檢查都必要,最理想的方式是善用政府的免費體檢,再視個人症狀上的疑慮,及參考個人、家族病史和各年齡層好發病症,諮詢專業醫檢人員意見後,再決定加檢項目。
至於中老年父親較需注意的部分,王森德建議,包括骨質密度、感官和認知功能、攝護腺以及癌症等,若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患者,得注意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其中,感官認知功能有賴家人協助注意,例如聽力減退、容易忘東忘西等,一旦家人發現有這些狀況,最好安排進一步健檢,有疾儘早治療、無病則可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