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四十三年,原武城的單臣、傅鎮等人利用宗教迷信,散布謠言、蠱惑人心。他們聚集起來,攻占了原武城,劫持了當地的政府官員,同時還自封為將軍,揚言要與朝廷對抗到底。
漢光武帝劉秀得知原武城事變後,立即派臧宮率領北軍及黎陽營數千將士前去圍剿。大軍抵達原武城後,臧宮就命令士兵將原武城團團圍住,不許一個叛亂分子逃出來。
然而,原武城的城牆堅固、防守嚴密,加上城內叛亂分子的糧草又很充足,所以,臧宮好幾次帶兵攻打,都沒能攻克,而且還死傷了不少士兵。
原武城久攻不下,光武帝是很著急,連忙召集大臣商量應對的方略。很多大臣都說:「擒賊先擒王。朝廷應該開出重金,懸賞叛亂分子的首領單臣和傅鎮,鼓舞將士們作戰的士氣。」
當時年僅十六歲的東海王劉莊,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說:「造反的大多都是一些烏合之眾,難以齊心一致抵抗,他們內部一定有因後悔而想逃跑的。只不過我們圍城太急,把他們的退路都給堵死,才被迫以死相搏。如果我們打開包圍圈,給想跑的人一條生路,讓他們得以逃出城去。這樣一來,叛軍就會人心渙散。到時候,我們用很小的代價,就可以奪回原武城了。」
光武帝採納了劉莊的建議,命令臧宮撤出部分兵力,給叛亂分子留出一條逃生的道路。
果然,城內的叛亂分子開始不斷地逃出去,抵抗的人愈來愈少。最後,臧宮率兵輕而易舉攻入城內,將單臣、傅鎮等人斬殺,平息了叛亂。
得饒人處且饒人。一味地窮追猛打,不給別人留有餘地的話,往往會招致更強烈的不滿和反抗;如果適當地給對手留一條出路,說不定,既可以瓦解對手的鬥志,又能減少自己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