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記實之作。百年來,讀者為沈三白和芸娘鶼鰈情深所感,不僅羨慕他們的花前月下,更為其患難與共的至情至性所動容!然而,是書第五記曾寫到作者在琉球的經歷與見聞,又為我們開啟了一扇嶄新的閱讀之窗。
作者所謂〈中山記歷〉是記錄他對琉球群島住民文化的觀察。中國自唐、宋以至清代,史部均載有冊封中山王的過程,預備襲爵的長子必須到中國入國子監讀書習禮,直到國王駕崩,王子才歸國受封。
〈中山記歷〉寫當時所冊封的琉球王乃孫尚溫,島上祠堂裡刻有明代以來,受封者的姓氏,均與正史相符。而受封的路線是從中國濱海出發,經彭佳山、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至姑米山便到了琉球境內,最後在那霸港登岸。
清初,琉球設有孔廟,當地人並尊崇朱熹、蘇軾等宋代文人,王宮懸掛著伏羲畫掛的圖像,民宅的大樹前亦可見石敢當,在在顯示琉球俗尚與中國文化的淵源。
此外,作者在〈中山記歷〉中,曾因眺望羅星塔海域廣闊無垠的景象,因而憶起與芸娘相處的美好時光:「余婦芸娘,昔遊太湖,謂得見天地之寬,不虛此生,使觀於海,其愉快又當何如?」
沈三白與芸娘暢遊太湖之時,芸娘曾讚嘆太湖之大、天地之廣,倘使芸娘得以在琉球遠眺汪洋海域,又該如何浩歎!
喜愛〈閨房記樂〉與〈閒情記趣〉的讀者,必然熟稔於中秋之夜,沈氏夫婦於蕭爽樓休戚與共的生活情景。
在〈中山記歷〉裡,沈三白返國抵達定海之後曾寫道:「是夜修家書,以慰芸娘之懸繫,而歸心益切。猶憶昔年,芸嘗謂余:『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此番航海,雖奇而險,瀕危幸免,始有味乎芸之言。」
沈三白的一番琉球之行,途中航海歷險之餘,終於體會妻子所云:「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含意。遠在他鄉,身歷海外奇險,對於家鄉的妻子益發遙想追憶,念茲在茲,始知相愛之深!
據學者考證,〈中山記歷〉約作於沈三白四十六歲之後,並且是他追憶十多年前出使琉球的特殊見聞。沈三白為免往事如煙,歷敘他邦異域之風物節候,而今讀之,卻仍依稀可見其所愛之人,綽約風雅的多情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