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佛說阿彌陀經》的現代解讀與釋疑 (四)

慧開法師 |2013.07.28
3476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學術副校長)
有關「頃刻之間,遊行他方佛國世界」的可能性,大家一定會懷疑,甚至覺得不可置信,所以我必須要針對這一點做些補充說明以釋疑。

其實,不只是大乘經典,就連《阿含經》中都有許多佛陀或弟子遊行他方世界,以及無量諸天來世間聽佛說法,讓大家覺得「不可思議」的描述。就我的理解,「不可思議」乃是諸佛、菩薩與凡夫眾生的「境界差別」所致,絕非表示「不可能」,只是因為我們凡夫的認知與理解能力有限,「思議」之不可及罷了。

就如《金剛經》中所開示的「五眼」境界差別:天人「天眼」所見的三世世界,就凡夫的「肉眼」而言是不可思議的;羅漢「慧眼」所見的空性世界,就天人的「天眼」而言也是不可思議的;菩薩「法眼」所見的妙有世界,就羅漢的「慧眼」而言仍是不可思議的;諸佛「佛眼」所見的諸法實相,對其餘眾生而言都是不可思議的。

我再從科學——特別是從物理學發展的觀點來說明,從牛頓物理學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就像鐘表的結構一樣,看起來好像很精準,但是無法解釋世間諸多的無常事件與現象,而且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整個宇宙時空結構是固定、僵化的,無法解決銀河系等大宇宙以及原子、分子等小宇宙的高能物理問題。

後來愛因斯坦提出時空連續結構,發表了相對論,發現質能可以互相轉換,才打破了牛頓物理學的框架與限制。

從相對論的觀點來看,當兩個座標系統的相對速度接近光速時,時空結構會產生重大的彎曲,時間與空間的度量也隨著相對速度產生變化。不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只講到四維(4D)的時空連續結構,而繼愛因斯坦之後量子力學的發展,已經將時空的維度擴展到了十一度(11D),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與思議範圍,所以有不少科學家認為,外星人的跨越時空的星際之旅是極有可能的。古典章回小說裡的「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從量子力學多維度時空的觀點來看,也是極有可能的。

極樂國土教學環境介紹

釋迦牟尼佛接著介紹極樂國土的教學環境,經文如下: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

這一段經文主要介紹阿彌陀佛對於境教環境的絕佳創意設計,還包括教學的內容。經文中所提到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就是「三十七道品」的內容。其中略過了「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三科,主要是因為極樂國土的眾生,都是蓮華化生,清淨莊嚴,不必再「觀身不淨」;因為「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所以也不必再「觀受是苦」。又因為「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無有諸惡,所求如意,皆可圓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等「三不退」,所以也不必再聽聞「四正勤」和「四如意足」了。

很多人以為「三十七道品」是「小乘佛法」,而非「大乘佛法」,這是很大的誤會。大家可不要小看「三十七道品」,用一句現代的教學概念來說,這可是「菩薩道」的「核心課程」。

我要特別引述《大智度論》中龍樹菩薩針對「三十七道品」的一些開示來做證明:「佛以大慈故,說『三十七品』涅槃道,隨眾生願,隨眾生因緣,各得其道。」「『三十七品』是趣涅槃道,行是道已,得到涅槃城。」「『三十七品』及『六波羅蜜』是『菩薩道』,菩薩應了知是諸道。」

可見在「菩薩道」的修學當中,「三十七道品」和「六波羅蜜」是等量齊觀的,絕對不是所謂的「小乘佛法」,所以連阿彌陀佛都非常重視,列為極樂國土常設的「必修課程」。(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