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仲丘案引起軒然大波,媒體關切程度極高,透過不斷播放新聞畫面,及不厭其煩的報導,希望早日還原真相。
部分媒體本諸真相重於一切的原則,組織調查與採訪團隊,深入報導。部分媒體對於事件的處理,則有商榷之處。
挖掘真相、鼓勵消息來源提供線索,擴大報導深度與廣度值得肯定;但只考量收視率,不能兼顧新聞報導原則,則應唾棄。
所謂名嘴往往一廂情願地認定「犯罪的確鑿性」、「收押有必要性」,主觀認為「犯罪嫌疑人」即「罪犯」,甚至不願使用「涉嫌」語詞,和法治國家「無罪推定原則」相違背。
軍方此次事件的處置方式和制度執行的誤失,本無可恕之處,但如果這些事實以「媒體審判」為之,正當性值得商榷。
若堅信正義,卻不給「涉嫌人」辯解機會,或者根本否定其辯解內容,心有定見給予「有罪」宣判,無形中扮演另一種「加害者」。
爆料風盛行,人們已經不相信司法過程,令人憂心。我們已不習慣將資訊和證據交給司法,而將所知、所聽的蛛絲馬跡全盤訴諸媒體,媒體大張旗鼓,編織成一場聲光精彩好戲,迎合大眾口味。
另一令人擔心的是,將少數人的「涉嫌犯罪」行為,歸結整個國防體系崩壞,抹煞群體曾經付出與努力。
捫心自問,多年來,我們是否真的未曾感受這個團體對於安定社會、救災救難的努力和付出?
許多政論節目,以「爛到爆」、「失能」等指責,將事件上綱至治國、治軍之失,是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使然,但平心想一想,這真的是軍隊的全貌嗎?
當我們毫不保留否定軍隊的管理和專業之時,這群包含義務役與志願役共二十多萬沈默的群體,豈不只能感到委屈和受傷。
我們當然期望制度改革,悲劇不再,但當我們吝於等待國防部「痛改前非」之際,當我們疏於正視真實與正義應有的樣貌,每每在茶餘飯後評論和審判一切,其實已失落了公平和正義。
蔡明治(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