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說今】 政治人物的古今對照

郭振鶴 |2013.07.24
2384觀看次
字級

說到歷史上有名的政治人物,一定要提到王安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時也發起著名的變法改革,史稱「王安石變法」(亦稱「熙寧變法」),主要目的是想改善國家財政、增加國庫收入的稅收制度。但是卻引起了變法派與保守派之間的衝突,也就是為人所熟知的「新舊黨爭」。

當時的王安石抱持著強烈的決心,執意要變法,他對於保守派,也說出了一句流傳到現在的三不足論:「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旨在破除保守派的守舊觀念,以及扼要的展現他的改革意志。雖然最後變法失敗,但是他勇於創新、不懼改變的精神,足以讓我們效法。

而在當時也有一位人物,就是我們也熟知的北宋文豪蘇軾、蘇東坡,他雖被認為偏向舊黨,但是他同時支持要改革弊端,只是他反對王安石躁進的改革步伐,以及舊黨對於變法的全然拒絕。所以他受到新舊兩黨的排斥,導致他在政治路上走得很坎坷,儘管蘇軾有著雄心壯志,卻無用武之地。

是不幸也是幸,因為蘇軾的仕途不順,我們才有幸可以欣賞到他留傳後世的許多好文章。蘇軾常遭貶謫到偏遠的地方,閒時無事可做,因此有很多的時間,可以縱情山水,借景在文章上,抒發他對於人生的體認,他的詩文讀來特別的放曠,就如同帶領著我們翱翔於天際之中。

在他被貶謫為黃州團練副使時,創作了〈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寫出了人世間的變化萬端,就算是時代的傑出人物,也會隨著時間洪流而消逝的自然定律。

而在《赤壁賦》中,蘇軾又寫出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的抱憾,以及自尋出路的自在豪情。

雖不能在政治上有所發揮,蘇軾依然能夠寄情於山水之間。

反觀現在的政治人物,有哪一位政策的執行者,能夠像王安石有如此的魄力與清廉,勇於推動改革,決心無比堅定;而失去舞台的政治人物,又有哪一位可像蘇軾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豁達,同時,也為後世留下一些東西?

縱觀古今的政治人物,對照起來,不禁令人感嘆,之間的差別與層次竟如此之大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