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買零食,盡可能杜絕小朋友吃垃圾食物。
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昨天公布「二○一三年兒童零食食用狀況調查報告」,指出七成孩子每周至少吃二次零食,九成五的國小高年級學童都吃過團購零食,最喜歡的食物包含重鹹、重甜且熱量很高的爆米花、薯條和蛋捲,甚至一成二有嚴重的零食依賴症,而「家長帶頭吃」是造成這些現象的主因。
兒盟表示,七成孩子每周至少吃二次零食,一成六更是每天吃,而一成三每周去路邊攤買食物,二成一每天喝飲料。
調查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童最常吃的零食排名前三,分別是:高糖、高鹽、高熱量和低營養的洋芋片、含糖飲料、冰淇淋;最常買的路邊攤食物是含糖飲料、鹽酥雞及冰品。超過半數受訪學童最愛吃的零食種類跟二年前相同,依然是洋芋片、可樂果,其次是奶茶、汽水。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營養課長蔡一賢及兒盟執行祕書黃韻璇共同實驗營養含量後表示,看似好吃又「涮嘴」的洋芋片、爆米花,「一桶接著一桶的吃」相當「喝了一杯又一杯的油」,一桶爆米花等於一個學童一天所需總熱量的二分之一。
但根據調查,家長帶頭吃和不限制孩子吃零食,是孩子吃不營養食物及養成零食依賴的主因,二成二家長喜歡吃零食,六成二不限制孩子吃何種零食,九成五的孩子吃過團購零食,六成四肚子餓就吃零食,四成八因嘴饞、二成八因無聊才吃。
而吃零食的時機排名分別是看電視時、出去玩時,遠比上學途中和在學校的比例高,且都有家長在場與陪同。另外,家長喜歡吃零食的家庭,家中常有很多零食的比例是家長不喜歡吃零食家庭的二點八倍。
此外,在食品安全的認識上,三成孩子分不清「水果乾」和「水果」的差別,也有三成孩子誤以為奶茶中的奶精就等於牛奶。
黃韻璇表示,少吃點零食,會多點健康,所以需要政府、業者和家長共同為孩子建構安全的食品安全環境,並挑選健康的零食。呼籲政府對食品添加物的標準設下年齡限制,商品包裝也應提醒每種成分一天能攝取的最大含量,家長也要學習回歸天然食物及味道,讓孩子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