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發生因帶孫子壓力大,陳姓阿嬤抱孫女跳樓的悲劇。花蓮也發生七歲陳姓男童從衣櫃摔落左臂骨折,吳姓阿嬤背著受傷孫子,一手抱著兩歲孫女、一手牽著五歲孫子,從山上急奔三公里求救,仍無法挽回愛孫性命。
這兩件阿嬤處理病痛的小孫子方式或許有差,但都凸顯「隔代教養」問題。這種最廉價的台佣「隔代教養」,在大都會地區很普遍,類似這種家庭的「父母」應以此為鑑!下一個悲劇也許還會發生。
至於有「愛心」阿公、阿嬤也應量力而為,凡事多與兒子、媳婦溝通,不要處處「捨我其誰」,釀成悲劇。孩子也不能全交給阿嬤照顧,畢竟他們是幫忙,父母再忙也要掌握小孩的健康狀況,才不會讓阿嬤顧不好孫子而自責。
傳統中的「隔代教養」問題,不外乎父母離異或喪偶,或因工作因素等無法兼顧年幼子女,當為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願意扛起「照顧」責任,如果當事人在經濟無虞,且教養有方下的含飴弄孫,當然是美事一樁。
但是顧孫變成壓力與包袱時,苦的是老人與小孩,這不應該是進步國家出現的現象。當社會福利還無法達到「零疏漏」時,立法機關在衛生福利部成立後的人員擴編,應該優先考慮才對,多多關心隔代教養問題。
凌昕扶(台北市/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