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廣健康飲食,台灣癌症基金會昨天舉行記者會,除發表家庭飲食行為調查結果外,也邀請名廚教導民眾做菜,讓民眾吃得健康。圖/中央社
為推廣健康飲食,台灣癌症基金會昨天舉行記者會,除發表家庭飲食行為調查結果外,也邀請名廚教導民眾做菜,讓民眾吃得健康。圖/中央社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內最新飲食行為調查顯示,雙薪家庭養出胖小孩的比例高達七成,有三成五父母常加班。醫師警告,肥胖導致癌症及慢性疾病的罹患機率增加,十大死因六項與肥胖有關。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強調,台灣兒童是亞洲第一胖,女童每四人就有一人是過重或肥胖,男童每三人就有一人過重或肥胖,家長有不可推卸之責。許多父母礙於工作,忽視孩子飲食問題,提高孩子日後罹癌機會。
為揪出肥胖兒童的家庭飲食問題,台灣癌症基金會透過一項飲食行為調查,發現工作「忙」、烹調技巧「茫」、又「盲」目順應孩子飲食要求的三「ㄇㄤ」家長,因多外食、家中常備含糖飲料,及抱持「小時候胖不是胖」的錯誤觀念,都是造成家庭飲食偏差的主因。
調查顯示,父母與孩子的飲食壞習慣中,過重組家庭明顯高於標準組家庭,有近六成親子喜歡吃肉勝於吃菜,其次為對食物來者不拒,再來都喜歡喝含糖飲料,而吃飯快速、咀嚼不夠者也逾三成。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經常外食的過重組家庭,不在家烹煮的原因,過半家長回答返家時間不定;有兩成家長認為「孩子小時候胖不是胖」,放任孩子決定餐點內容;逾九成家長不知道孩子一餐應攝取多少熱量。
美食家柯俊年昨分享他與孩子的飲食控制經驗。他說家族有糖尿病史,自己幾年前也曾胖到一百零八公斤,被醫生形容「血管裡都是油花」,引發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為了重拾健康,痛下決心,花八個月時間瘦身,成功甩肉二十幾公斤。
他不諱言,孩子也曾因下課補習常吃外食,體重失控「破百」,後來靠著飲食控制,才慢慢回復正常。當非外食不可時,他們會加點燙青菜,增加蔬菜攝取量。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說,雙薪家庭若忙到無法在家烹煮,家長也應聰明挑選外食,堅守少肉、少醬、少飲料,及多蔬果、多纖維的「三少二多」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