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東港訊】屏東東港東隆宮三年一度的地方民俗盛事—迎王平安祭典,是當地的傳統祭典,因最後的「燒王船」活動極具特色,而常被外界誤稱為「王船祭」。東港鎮民近來在臉書上發起正名運動,希望傳統文化內涵不要被曲解。
「迎王平安祭典」是東港東隆宮傳承古儀的祭典,每到「大科年」,東港街道上處處張燈結綵,全台各地的廟宇陣頭也來共襄盛舉,加上各地湧入的信眾,整個東港鎮都沉浸在迎王的熱潮中,所到之處萬人空巷,足可見其魅力。
擁有深遠歷史意涵的東港迎王祭,近年在政府單位強力行銷下,主打祭典最後壓軸「燒王船」,也讓外界有「東港王船祭」的訛傳。
東隆宮總幹事吳瑞麟表示,在地仕紳發起正名運動,在不斷奔走、爭取之下,文化部(當時的文建會)終於在民國九十九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正式正名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不過今年仍有出版社在書中稱「東港王船祭」,挑起東港人最敏感一條神經,因此近來在臉書上發起正名運動,集結力量向出版社反映。鎮民吳志龍說,身為在地人,實不能接受文化傳統被曲解,他呼籲不要嫌麻煩,盡力正名、宣導,否則以訛傳訛又被混淆。
從小跟著父母參與東港迎王祭的新園鄉烏龍村民周世洋表示,宗教信仰有種莫名的力量,令人深深著迷,也因為有著文化內涵的認知,讓他更重視正名的重要性,也對網路發起的正名運動表達支持,「從來就只有迎王祭,沒有所謂的王船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