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實驗劇團遠卦苗栗縣文苑國小,教小學生看戲、演戲,還戴起紅鼻子,讓小學生知道小丑是重要角色。
圖/淡江大學實驗劇團提供
【本報新北訊】「沒人願意當小丑?」新北市淡江大學實驗劇團日前遠赴苗栗縣濱海文苑國小,教導偏鄉孩子們看戲、演戲,大學生戴起紅鼻子扮小丑,讓小學生知道小丑是重要角色。孩子原本哈哈大笑,卻拒絕戴紅鼻子。三天相處之後,大學生離去前,孩子們紛紛戴上紅鼻子送別。
「小丑」在很多用法具貶義,代表滑稽可笑、難登大雅之堂,一般而言不是個友善的稱呼,甚至在某些卡通、影集、故事,反派人物多是小丑。
劇團總召羅湘茹表示,成員認為小丑是沒障礙的表演形式,且小丑的藝術著重於與觀眾分享,大家希望藉小丑表演,培養小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
劇團以「紅鼻子小丑」為主要戲劇元素,帶領孩童運用想像力與創造力,以聲音、肢體、面具為媒介,體驗一齣戲劇的完成。課程主要分「小演員養成」、「小演員大變身」、「紅鼻子登舞台」三階段,讓小學生從戴上紅鼻子,透過遊戲學戲劇,開發肢體、感官、專注力、團隊合作等,來喚起每位學員體內的「戲」胞。
之後再請他們挑戰遮蓋臉蛋的大面具,這些面具都是他們親自繪製,而且小演員們必須找尋各式各樣的身體語言,以及聲音表情來溝通,探索各種可能,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樣貌與性格;最後透過討論和創意發想,組合成完整表演,經過排練將表演分享。
其中,成員們用紅鼻子扮小丑,但小學生拿到小丑鼻卻不願戴上,他們不願扮醜,甚至成為同儕取笑對象;但淡大學生告訴他們小丑是戲劇重要角色,是我們生活裡主角,有了小丑、配角和龍套才能完成一整齣戲。
最後,小學生似懂非懂將紅鼻子戴在耳朵、眼睛等;羅湘茹說,這讓他們看到孩童與物件互動是如此自然而且充滿創造力,小學生們對於探索的好奇心,提醒他們應該對事情都保有赤子之心。惜別會上,當孩子們紛紛把紅鼻子戴上,讓大學生感動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