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攝護腺癌發生率逐年升高,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鄭鴻鈞表示,攝護腺癌早期發現,適當治療預後良好,五年存活率九成以上。院方最近引進「智慧型粒子刀放射治療」,讓不開刀病人有低副作用的選擇。
衛生署統計,國內男性十大癌症中,攝護腺癌個案數增加最多的第三名,每年約新增四千多名患者。臨床顯示,攝護腺癌好發年齡為六十五至七十五歲,年紀愈大,得病機率愈高。
傳統手術對年紀大的病人風險較高,不少患者卻步。「智慧型粒子刀放射治療」可避免其他器官組織接觸到放射線受到傷害,且電腦精密能計算治療腫瘤所需劑量,確保不損及周邊正常組織。
和信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黃奎綱觀察,接受新式放療手術的患者,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明顯下降,術後最大影響為排尿不順,但用藥物控制一、兩個月後可逐漸恢復正常。
該項手術仍侷限於早期攝護腺患者,須自費治療。至於晚期患者,仍以體外放療加上荷爾蒙藥物治療為主。
和信醫院醫師林育鴻表示,臨床上已看過太多攝護腺癌病患,這些病患因沒有定期篩檢,發現罹癌都已是末期;一名五、六十歲男性常感覺背痛,檢查證實罹患攝護腺癌,癌細胞已轉移骨頭。
他說,攝護腺癌早期沒有症狀,僅有頻尿、夜尿、急尿、尿流細小等類似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建議五十歲以上男性至少應每兩年定期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