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位四十多歲婦女,到醫院探病時,順便做婦科檢查,竟發現右側卵巢有八公分大腫瘤,已擴散侵犯到主動脈旁邊的淋巴腺。醫師為她進行手術摘除子宮、卵巢、輸卵管、闌尾、大網膜及後腹腔淋巴腺,才保住一命。
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莊乙真表示,卵巢癌盛行率低,但惡性度高。一旦罹患卵巢癌且屬於瀰漫性癌症,除了卵巢,連腸、腹膜、肝臟都會有癌細胞,治療相當棘手。
專攻婦癌研究、聯醫婦幼院區醫師袁九重表示,卵巢上皮癌是預後極差的癌症,初期幾乎沒症狀,一旦發現後,若以手術將腫瘤切除乾淨,再配合化學治療,近八成疾病暫時能消除,但長期追蹤仍有一半患者會復發。
袁九重說,卵巢癌五年存活率僅三成至三成五。由於一開始沒有明顯症狀,等到患者感到不舒服時,七成患者通常已到第三、第四期,能開刀治療者只有二成三,預後不佳。但除了開刀、化療,還有標靶治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等,患者不要放棄。
依衛生署統計,卵巢癌已經成為台灣婦女癌症死亡第八位。北市十大癌症,卵巢癌首次進榜、排行第八名。
莊乙真推估,卵巢癌患者攀升,主因是不婚、不生的婦女增加。一般婦女因生產、哺乳暫時停經,可讓卵巢有時間休息;但未生育婦女的卵巢每月定期排卵,卵巢不斷破裂、修復,容易造成病變。
袁九重提醒,卵巢癌初期不易被發現,若有胃腸不適、消化不良、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或者容易疲勞、腰痠背痛、異常性出血等徵狀,應盡快至婦產科檢查。
有家族病史的婦女,三十五歲以上應每年定期做抹片檢查,更建議婦科內診,經由陰道超音波監控卵巢變化,早期發現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