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曾經三征高句麗,動員兵力與人力甚至超過百萬人,卻失敗而回,唐太宗晚年也親征高句麗,但太宗也沒討到便宜,討伐高句麗失敗始終是他的遺憾。
唐高宗李治雖然沒有唐太宗般英明神武,但是在開疆擴土的武治方面,竟然擴展得比太宗朝還大還廣。他信任將領作戰,薛仁貴更對他有救命之恩。唐高宗決定趁著高麗首領泉蓋蘇文去世,內部發生紛爭時,派兵討伐高句麗。七十四歲老將軍李勣任遼東道行軍大總管,郝處俊為副大總管,契苾何力、龐同善與薛仁貴也被任命為將領領兵征討。
李勣率先攻下高句麗新城,高句麗將領泉男建夜襲,企圖奪回據點,眼看城池又要失去,薛仁貴適時殺到,就像天降神兵,傾刻間斬殺數百人扭轉戰局,保住了新城之戰的勝利。
唐軍接著往前推進到金山,唐將龐善同遇上高句麗十萬大軍,打不過只好落荒而逃,高句麗猛追;卻遭遇薛仁貴部隊,薛仁貴奮力殺敵,再度發揮逆轉勝,高句麗十萬大軍只剩五萬,倉皇而逃。金山之戰,薛仁貴之名令高句麗聞風喪膽,不知這號人物從何處竄出。唐高宗得到戰報後,高興得親筆寫下詔書慰勞薛仁貴。
金山之戰戲劇性的大勝之後,接著薛仁貴發揮了速度與力量,以兩千兵力戰勝高句麗的千軍萬馬,連續寫下了扶餘之戰與平壤之戰的勝利,最後與行軍大總管李勣在平壤大會師。
泉南建想要自殺,卻遭到唐軍擄獲,高句麗國王獻上降書,連頭都不敢抬起來看薛仁貴一眼。征戰兩年,征服高句麗大小城池一百多座,李勣享受著勝利的果實,唐朝終於打敗高句麗,對李勣來說,也實現了當年隨太宗親征未能獲勝的遺憾。
唐高宗任命薛仁貴為右威衛大將軍,設安東都護,並由薛仁貴負責管理,在薛仁貴治理下,高句麗孤兒獲得撫養,老人得到照顧,人才獲得重用,品德高尚之人獲得表揚,高句麗民眾相當喜悅,甚至蓋廟紀念。這顯示薛仁貴不只是武將,更有傑出的政治才華呢!
(相關內容在下午三點警廣FM104.9頻道《一點新樂園》節目同步播放,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