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專業預言:「人類如果能控制癌症與心血管疾病,平均壽命可再增加十歲。」而且是比較健康的十歲。
如果主流醫學願意和中醫、自然醫學合作,共同面對重大疾病,推動預防醫學與健康促進,重視營養與排毒療法,不僅能標本兼治,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其他難治的慢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將大幅簡化,變得容易。
從流行病學來看,癌症等慢性病與現代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環境等關係最密切,占健康因素的百分之六十七,且都是預防容易、治療難。醫療對整體健康的影響只占約百分之八。
養生保健都重視「扶正祛邪」,提倡生活規律、營養、食療或保健食品等「固本培元」方法,維護人體防病、自癒能力,同時注意情緒管理和身體排毒機能。
世界衛生組織二○一一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未來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數都將急遽攀升。因為面對環境惡化、食品紛亂、醫療失控,人類尚未建立共識或提出良策,只能自求多福。
整體大環境並不樂觀,為了維護健康,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只得反求諸己,做自己健康的主人。由日常飲食、生活習慣、情緒管理做起,多學習養生保健的知識,以感恩謙卑的態度,在每天生活中實踐,自然看得到效果。
「治病信良醫、保健靠自己」、「全民健保不如全民保健」,照顧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本來就是自己的責任。
生活與健康在於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快樂的生活,遠離各種壞習慣。食品雖然添加物氾濫,但我們仍然可選擇新鮮、當令、完整的營養食物。放棄重口味、學習喜愛食物的原味,欣賞各種食物特殊的口感與味道。尤其培養小孩子從小建立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更是家長的優先課題,責無旁貸。
全球公認的健康之道就是少吃,少吃能啟動長壽基因;每次吃太飽都會毒害身體,增加毒素。每餐七分飽,減少腸胃負擔,增加自癒力和生命力,同時降低毒素。
「欲要長生,腹中常清」,古人有辟穀和過午不食的養生法,建議少吃乃長壽的方便法門。習慣飽食終日、吃香喝辣的人,將吃掉免疫力,也吃掉健康。不妨由今天開始,只要不餓就放下筷子,一周後頓覺神清氣爽。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營養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