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期討論了兩岸服貿協議和廢核等議題,但何時準備面對迫在眉睫的高齡社會問題?老年化的危機隱藏在我們社會議題裡也很多年了,這對台灣生產力結構有直接影響的議題,不曾有過任何鏗鏘有力的政策或扎實的討論。
經建會推估二○一七年時台灣老人占總人口比率會上升到百分之十四,進入高齡社會,然後再過八年,台灣的老人人口數會占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二十。但二○一三年的台灣,不論是在老人照顧、經濟安全、高齡就業、甚至是基本的交通與居住等政策,還是沒有任何計畫。
回頭再去看二○一一年的數據,當時的扶老比大約為七位年輕人扶養一位老人,日前推估到二○二二年的時候扶老比會降低到四比一,不知道那時候的台灣會是怎樣的光景?
政府是否也該撥出時間,考慮如何讓有專業也健康的年長者延長職場服務時間,一方面可減緩即將失去人口紅利的生產力與競爭力的危機;另一方面也能替政府多爭取一些時間,作好規畫與準備。
艾琳(台北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