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 百年佛緣場景

心映 |2013.06.24
1549觀看次
字級

江南暮春三月,鶯飛草長,我們追隨星雲大師弘法的步履,一路從杭州、上海、蘇州、無錫、南京,最後來到了殷殷企望的「宜興大覺寺」,這裡是大師的故鄉,也是大師出家的祖庭,位於江蘇一個民風淳樸的西渚鎮,三面環繞著翠玉般的竹海,蔚為壯觀。

走進祖庭

抵達宜興已是夕陽西下、華燈初上時刻,坐在巴士上的每個人都引頸翹望,想一睹祖庭的風貌,當車子行駛在寬廣平穩的雲湖路上,有人開始談起大師在《百年佛緣》所提到的因緣。話說二○○八年,大師訪問中共政協主席賈慶林時,提及當時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先生是佛光山的信徒總代表,可以邀請他到中國訪問,賈先生當下表示熱烈歡迎。沒多久,因緣成熟,吳伯雄先生還特別提出行程中要到大覺寺禮祖。就這樣,大覺寺立刻受到政府的重視,幾條對外的主要道路在最短時間內鋪設完工,而且還沿途栽植了上百萬株,扶疏有致的花草。

當李師傅(大陸人稱司機為師傅)將巴士開進山門的那一剎那,我們首先看到巍峨的阿育王石柱,下方有一行熟悉的字跡──「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那是星雲大師親筆書的一筆字,聽說大師的一筆字也為大覺寺的建設工程添了不少淨財。這時候,大家開始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忘了路途的顛簸疲累,非常感謝大陸當局各部門官員熱心促成,圓滿了大師復興祖庭,以及回饋故鄉的心願。

用膳後,大覺寺知客師妙憫法師熱情邀約夜遊雲湖,在盛情難卻之下,我們迎著十度以下的低溫,坐上了舒適的電動車,縮著身子,有人提出要唱〈雲湖之歌〉,但卻沒有人敢大聲唱出來,各自輕聲哼著優美的旋律:「山明水秀,煙雨朦朧,宜興的雲湖在群山之中,向東是百里洋場的上海,向西是六朝繁華的金陵……」哼唱著,眼前浮出了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淚花兒。

來到大覺寺的主要因緣是「第二屆素食文化暨綠色生活名品博覽會」,四月二十七日開始一連五天連續在這裡舉行。相信凡是到過台灣佛光山及佛陀紀念館的人,再到佛光祖庭時,並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裡有佛光山的大雄寶殿、成佛大道、東禪、西淨;這裡有佛館的十八羅漢、風雨走廊、菩提廣場、護生畫集等等,儼然就是兩者的綜合建築,這裡面摻雜了許多大師建寺的理念及巧思。

素博 浴佛

次日,大覺寺的住眾開始籌備素博的事宜,我們被導覽人員帶著巡山一匝。第三天,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召集所有相關人員,說明素博會的展區位置、注意事項,以及分配每個人支援的項目及地點。不管領到什麼任務,大家都蓄勢待發、滿心歡喜。

大雄寶殿為了配合國定佛誕節的到來,也特地布置了浴佛亭,頓時,整座殿堂花香四溢,殊勝端嚴。活動當日上午十點,由大師親自蒞臨主持第二屆素博會開幕儀式,在大雄寶殿支援的義工師兄、師姐個個歡欣踴躍,他們雙手合十,安分地堅守崗位,站在兩側等候迎接星雲大師,唯恐錯過這一時千載的機會。殿門啟開,一道祥光傾洩而來,伴隨著片片黃金雨般的金色紙片飛入大殿,大家不自覺也沾染了些許莊嚴、歡愉的氣氛。

典禮結束後,大師和幾位貴賓相繼走進大殿,媒體和香客亦爭相湧入,場面有點像大年初一搶頭香的人潮,讓幾位守在門前公安(大陸稱警察為公安)招架不住,幸好還有幾位僧眾適時挺身維持場面。

大雄寶殿內人潮絡繹不絕,身穿紅色背心的義工菩薩,分別來自上海、無錫、宜興等地,個個能言善道、善解人意,大家無不希望能為大覺寺多募點淨財;建寺的隨喜功德,從一元、五元,到一百、一千元,無論多少,手掌心總是沉甸甸的,心裡總是暖烘烘的,因為那是一分來自多麼善美的心意,可以直接感受到他們對大師及大覺寺的肯定與祝福。

有些人會前來詢問一些問題,例如:星雲大師與大覺寺有什麼因緣?佛像是在那裡開雕的?什麼是兩世界?為什麼香塔有七層?為什麼有些菩薩有頭髮,有些沒有頭髮?坐在中間那尊叫什麼佛?當然,最多的就屬求籤問卜的香客,無論年輕的、年長的都喜歡問,我們會善巧地跟他們說:「大覺法語不是籤,是星雲大師送給大家的待人處事態度或方法,可以帶回去當作座右銘。」

每個走進大雄寶殿的人,不是目瞪口呆,就是頻頻誇讚從來沒有看過那麼雄偉、莊嚴的寺院;更多人豎起大拇指直誇「好」,有些人拿起相機不停地按快門,前幾天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對不起,先生,這裡不好拍!」隨著人數遞增,我們只好恆順眾生,希望他們都能將在這裡看到的歡喜拍回家與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藉此素博會的因緣,我們也親自走訪大師在《百年佛緣》中提及的幾家寺院,原本以為只能在歷史課本上讀到的地名和人名,如今呼之欲出,彷彿這樣就可以與他們心靈交會……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謝大師,以及十方檀那的成就。謝謝您們,有您真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