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乃彥
節氣已臨「夏至」,天氣愈來愈熱,容易心浮氣躁;每年此時,家暴鬥毆、食品中毒案件都攀上高峰。生活在都市叢林之中,幾乎無處避暑。其實只要能靜下心來,善用身邊資源,仍然可以享受夏日的習習涼風,好不快哉!
夏日大人愛喝水、孩童愛戲水,無論是皮包水或水包皮,都能感受水的沁涼。人體有百分之六十的水分能夠發揮調節體溫作用;水的物理現象冬暖夏涼,比環境的溫度變化小,比較穩定。
即使屋外已高達攝氏三十多度,自來水溫度約二十五度,喝水或淋浴都能降體溫。夏天多喝水,好處很多;增進流汗與小便,不僅能降體溫,同時帶走體內毒素;因為水是最佳溶劑,可溶解體內毒素。每天兩餐之間、上午十時、下午三時及夜間八時宜慢慢喝三百至五百毫升好水。
每天下午和晚間可淋浴消暑氣,浴後渾身清爽,可避免炎夏中暑。如果有中暑感覺,頭昏腦脹、噁心、疲倦,可以陶瓷湯匙刮痧;沿著後頸及背部,由上而下慢慢輕刮,直到出現紅黑色痧;平日刮刮背部有利清除熱毒。
夏日宜在午餐前休憩片刻,補充下午和晚間的精神;可解乏、預防中風。
夏日飲食宜清淡,蔬多葷少、少量多餐也可降體溫。少吃冰冷食物,保護脾胃健康。熱天病菌繁殖快,宜吃新鮮食物。瓜果類含水分多可消暑,但不宜過量,尤其陽虛的老人,在白天陽氣旺的時刻吃較佳。
「心靜自然涼」,靜心少語有益「養心」;夏季正是養心季節,仲夏則宜養脾胃。五行生剋,心火與脾土正是母子關係,養心有助脾胃功能,養脾胃也可降心火。心在志為喜,樂觀、喜悅、常微笑都可養心,失控的大喜反而傷心。清淡飲食、細嚼慢嚥、少量多餐都是培養脾胃良方。
大熱天,容易疲累,缺乏耐心,人際關係以和為貴,「謙卑自躬」,多改善自己、少批評別人,廣結善緣,少樹敵人。親人之間宜「多愛少管」,多關懷疼惜,身教重於言教。「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倚老賣老、嘮叨不休易惹人厭,甚至口角爭執,皆因不懂相互尊重。
夏天正是排毒瘦身好時光,少吹冷氣、多流點汗。夏日清晨、黃昏和夜晚常有涼風送爽,適合活動和養生。早上的晨光和傍晚的夕陽都是活化身體的好光線,有益病體康復,宜多把握。
(作者為華盛頓州立大學營養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