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生活學--素人畫變創e商品 網路熱賣

郭士榛 |2013.06.24
2642觀看次
字級
「Fandora」將藝術家作品做成手機殼、平板電腦殼等商品販售。 圖/映雲科技提供
「Fandora」將藝術家作品做成手機殼、平板電腦殼等商品販售。 圖/映雲科技提供
「Fandora」將藝術家作品做成手機殼、平板電腦殼等商品販售。 圖/映雲科技提供
蘇晏良(左一),現任Fandora執行長兼技術長。陳俊穎(右一),現任Fandora社群經理。陳勁宇(左二),現任Fandora商品開發經理。林揚瀚(右二),現任Fandora藝術管家職務,負責推廣藝術與商城行銷工作。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以往談到「區域」,總是會以城市地域來畫分,但在科技時代,人們手中的筆電、手機、平板電腦,將人們帶入了劃時代的「社群網站」,不同網站有不同的話題和文化,是人際關係的聯絡站,產生獨特的「區域」。

「映雲科技」共同創辦人陳俊穎指出,這個「社群網站」也為文化創意產業帶來新的競爭「區域」。每天一半時間都在網路上和人互動的他認為,談文創,須先由文化面說,網站不同的話題會形成不同的文化,像是現代人愛用的「臉書」,人們互動、交換資訊,不知不覺產生影響力,甚至討論一項議題時,因九成的人持相同觀點,產生普世的價值觀念。

「文化需要洞察後誕生創意,創意可執行,就有了成就、有信心創業,有了好成績就形成產業。」陳俊穎說,這樣的創業過程就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結合。

創業路艱辛 專推本土創作

陳俊穎進一步說明「社群網站」在文創發展的重要性,他說,「映雲科技」去年五月成立「Fandora」社群網站,讓台灣插畫家與攝影師、設計師展示作品,並成立商品販售網站,販售二百位插畫家的四百多件商品,包括手機殼、平板機殼、T恤,不到一個月,累積營業額已突破四十萬元。

成立一年的Fandora,朝向「台灣插畫、設計創意產業」邁進,陳俊穎說:「目前還沒有同樣的網站出現,我們需要同業一起努力,才能不斷創新,產生競爭力。」

「映雲科技」當初是參加「之初育成中心」的培訓,陳俊穎透露,他們四人做了數十種網站都不成功,直到做Fandora社群網站才活起來。陳俊穎說:「Fandora網站走可愛風格,讓藝術家發揮專長,分享創作,也找機會合作,像是做『新商城』,就是將插畫家的設計做成商品販售、行銷。」

上線近三個月的「新商城」,採和藝術家簽約合作的方式,藝術家上傳作品,經審查通過後,依Fandora提供的手機殼、T恤及平板機殼版型設計,作品由Fandora在網站上販售。

網路力量大 買家決定權利金

「Fandora網路平台販售方式很特殊,插畫家能獲得的權利金,是由消費者來決定,每件商品都有三種定價,由消費者依自己喜好買商品,每賣一件東西,會分給藝術家百分之十至二十一的利潤,經典級可得定價的百分之十,原色級為百分之十六,大師級為百分之二十一,消費者下單同時評分,插畫家藉此評估自己的人氣及實力。」陳俊穎表示,這是買賣雙方都認定的正向循環銷售機制。

陳俊穎很肯定地指出,圖像和網路是未來必走的搭配模式,「只要創作者願意發表,可能一夕間被上千萬人看見。」陳俊穎說,圖像結合社群網站,傳播資訊的速度和力量,是現代文創發展的新趨勢。

「映雲科技」成立一年就有亮眼的成績,他們每周都討論未來計畫,「結合插畫和網路密切合作,協助藝術家成長,讓更多人看見,這個目標不會改變。」陳俊穎表示,他們會吸引更多平面創作者、出版社廣告業主加入,形成群聚效應,讓台灣插畫家、設計人有機會發光發熱。

對於年輕人創業,陳俊穎以自身經驗告訴年輕人,一定要三思,建議可參加育成中心,接受前輩指導,也可和很多其他公司有創業雄心的朋友互相幫助、分享心得,最重要的是有吃苦的勇氣和毅力。



小檔案

●蘇晏良(左一),現任Fandora執行長兼技術長。大學擔任學生會長,鍛鍊出領導與管理能力。專研電腦科學與實務,經常幫學校和同學修理電腦、架設網站,奠定創業基礎。

●陳俊穎(右一),現任Fandora社群經理。學科學,卻更熱中於與社會和人群互動;不會畫畫,卻愛逛展覽跟美術館。大學擔任成大系聯會長,跟蘇晏良有合作多年的革命情感。

●陳勁宇(左二),現任Fandora商品開發經理。讀物理系,因著迷於設計與創作,研究所轉讀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正努力將Fandora商品「好的設計」進化成「好的體驗」。

●林揚瀚(右二),現任Fandora藝術管家職務,負責推廣藝術與商城行銷工作。曾擔任App情報誌特約編輯,並入圍U-start創業補助計畫。今年起兼任台灣插畫師協會副祕書長一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