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零存整付的愛用者,著實無法認同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的「月薪五萬以下別儲蓄」的言論(後來已下修到三萬元)。
猶記得剛出社會時,便在母親的教導下,利用銀行的零存整付在兩年內幫自己存下一小筆錢。金額不大,卻在兩年中養成記帳與分配支出的習慣。雖然現今的存款利率已不復當年美味,倘若沒有當年的零存整付來幫助自己養成儲蓄的習慣,今日的我又該如何翱翔世界?
戴先生的「不儲蓄」一言,想必只適用於小部分人的身上。我的表弟妹,都是申請學貸完成學業的,而他們雖然很順利的一畢業即找到工作,薪水卻仍不達戴先生更改不儲蓄數字後的三萬大洋。假若他們不儲蓄,該如何還清學貸?是否也向戴先生所說的打電話回家跟父母要?
如果可以打電話跟父母要這筆款項,那當初念書時又何需申請學貸?再者,假若沒有儲蓄,要如何去完成人生中的其他夢想?如果又碰上了裁員或失業,也一樣打電話找父母伸手嗎?
這世上銜著金湯匙、銀湯匙出生的人並非多數,很多人都是靠自己慢慢地努力,又或者是處處留心機會,抓住時機並一戰成名的。
若拿已故的企業家王永慶曾說過「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錢,存下的一塊錢才是你的錢」來比對一番,我覺得王永慶先生的說法更為腳踏實地,財富不論多大,若不是由小錢開始累積起,又怎有壯大的一日呢?
黃懷樂(台北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