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一名羅姓男子租用台北市公共單車YouBike,騎上合歡山附近海拔三千多公尺的武嶺,拍照留影後放上臉書;引發批評,認為公共自行車是供市民在城市內通勤使用,不適合這麼高強度的長途山路騎乘,車子嚴重耗損,根本是破壞公共財。他接受媒體訪問時,稱如需賠償時,願意配合。
無獨有偶,最近有一張自行車照片,在法國社群網站很熱門。照片中,一名黑人男子坐在法國公共自行車上,地點是非洲國家馬利的首都。法國公共自行車被「騎」到非洲已非首次,二○○九年,紐約時報曾報導,由於管理混亂,巴黎的「自行車自由行出租系統」遭受嚴重打擊:兩萬輛公共自行車中,至少有八千輛被偷,八千輛遭破壞。
巴黎自從二○○七年推出「自行車自由行出租系統」後,市內可在租車點或公園大樹下,甚至在塞納河中,發現公共自行車,有些鏈條不見了,有些車輪歪扭。更令人驚訝的是,自出租系統推出後,一條神秘的產業鏈隨之形成:公共自行車在夜間被偷,運到非洲銷售。非洲人非常喜歡,因為這種自行車功能強大,可以在叢林暢行無阻。
「公共自行車」的概念,最早起源於荷蘭阿姆斯特丹。一九六五年,一個民間組織將一些塗成白色、沒有上鎖的自行車放在公共區域,供人們免費使用,稱為「白色自行車計畫」。但事與願違,幾天內,所有自行車都遭丟失或破壞,計畫徹底失敗。
三十年後,第二代公共自行車系統在丹麥哥本哈根出現,儘管進行了特別設計,遭竊情況也很嚴重,每年大約被竊一萬八千輛。為了防止丟失,安裝了有衛星定位功能的電腦芯片,如果被盜,透過系統查詢很容易就知道它們的蹤跡。
二○○五年,法國里昂也推出租賃服務,稱作「熱愛自行車」,至今租賃點多達三百四十多個,全市約有四千輛自行車。里昂憑借先進的電子、無線通訊和網路技術,打造出新一代的公共自行車系統,特點是能直接查到誰在使用自行車,系統管理方式發生根本變化,因此被稱為第三代公共自行車系統。
二○○七年,巴黎街頭也出現公共自行車,市政府首批放置了一萬輛自行車,市民參與熱情很高,但巴黎的管理系統卻規範不住缺乏公德心的市民。近年,法國的青年失業率高,很多人大學生畢業幾年了,還找不到工作,整天遊手好閒,也時常表現出一些過激的反社會行為。
法國近年有很多移民,以來自北非者居多,從事體力勞動,社會地位較低,很受歧視,導致治安事件頻發。巴黎的公共自行車推出後,成為中產階級一種休閑娛樂方式,但城郊的移民卻很少享受到這種福利,因此出現破壞行為。巴黎每輛公共自行車價格約五百美元,政府損失不貲。
里昂的四千輛租賃自行車已行駛了一千六百多萬公里,相當於減少了汽車行駛所排放的三千噸二氧化碳氣體。棄四輪騎兩輪,是一種城市價值,也是拯救地球的良心行動。公共自行車除了要設計先進的管理系統,可以防範、查出破壞,偷盜者,但根本解決辦法還在於提高市民的公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