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勇闖黑道用愛讓他回頭

李祖翔 |2013.06.15
1790觀看次
字級
吳珮瑜(第二排右一)被黑道大哥取白目老師的封號,卻屢屢完成任務,帶孩子回來上學。 圖/家扶基金會、更生少年關懷協會
2家扶日前集結二十六名社工的故事出書,希望更多人認識社工和孩子處境,前排左一起為吳珮瑜、林瓊怡。 圖/家扶基金會、更生少年關懷協會

「白目老師又來了。」吳珮瑜是一位敢隻身勇闖黑道神壇的家扶社工,儘管有一點點害怕,擔心房間內會衝出槍手,但她可是觀察了很久人員出入情況,算準了大哥外出,及向同事報備——倘若就此人間蒸發,會有人察覺,才鼓起勇氣走進去的。

走進陰暗房間,吳珮瑜喚醒在地上臥睡的熟悉身影,當孩子睜開眼,迷糊地問:「妳是誰啊?」她會說:「我是你老師啦!快起來,跟我回去上學。」如果孩子怕擅離會遭懲罰而猶豫不決,她就打電話給「大哥」,等「大哥」來了以後,再說要帶孩子去上學,請放行。如此「喬事情」的社工,被「大哥」稱為「白目老師」,但孩子確實回去念書了。

有一次吳珮瑜到失學少年的家中找人回機構(家扶成立的合作式中途班)上課,走進臥室,撞見只穿了一條內褲的孩子,孩子傻了眼,卻也佩服地說:「沒有一個老師找我找到家裡來,還等我刷牙洗臉『一個多小時』才帶我去上學。」吳珮瑜說,失學的孩子很會否定別人對他們簡單的善意,然而否定的背後,其實是想告訴大家:「希望有人注意到,我都沒被人關心。」於是她的關心很極端,甚至會跟孩子「袒裎相見」。

有的師長看到孩子成績低落、上課睡覺、有言語暴力、喜歡夜遊,會希望孩子立刻改掉壞習慣,向正途走去!吳珮瑜卻認為,孩子會有這些習慣,不是沒人糾正──他們真的是一群生活中「不缺否定」的人──而是沒有被關心,因此吳珮瑜不像一個嚴厲的老師,卻當起一個溺愛寶貝的媽媽。

吳珮瑜遇到孩子,逢人就問:「有沒有吃飯啊?睡飽了嗎?」要和孩子取得良好的互動,不能覺得他們這個年紀「應該要」怎麼做,反倒是相處上必須找到對的頻率,有可以聊下去的話題。

當孩子再一次離開機構,不願學習時,吳珮瑜說,社工會先跟家人聯絡,接著跟學校同學打聽下落,或者看臉書留言分析去向及跟機構裡的孩子打聽,找孩子很辛苦,早上、中午、傍晚、晚上都可能要出動,無法預測他們哪時離開。此外社工會格外擔心再次離開的孩子,不是怕他們無法適應學習,而是若放棄學習是為了賺錢,或許背後有家庭欠債和吸毒買毒的可能,社工得深入了解、解決問題。

幸好家扶 救了我們

在機構的日子,社工想盡辦法安排生命教育與公益課程。「有一次我們請踩三輪車環島、熬紅豆湯請弱勢孩子喝的老闆分享心得,沒想到孩子就主動發起熬紅豆湯給老師喝的行動。為了熬出古法的滋味,他們依樣畫葫蘆的劈柴煮豆,無論是泡紅豆,還是熬煮時間,都很用心,還會協調分工。因曾學過手工藝,還自己用木頭做出湯匙,刻了機構名稱:『向陽』二字,作為他們支持機構的心意。」

孩子的轉變,難以一言道盡,吳珮瑜說起這兩年發生的事就興奮,「我們一起規畫單車環島,孩子將目的地定在綠島,結果下起大雨,全身濕透,沒有換洗衣物,大家都累了,決意回家。社工不希望孩子草率放棄肯定自我的機會,請家長傳簡訊鼓勵,加上社工極力勸導,最後抵達終點,他們都難以置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務。」今年環島,他們的汗流了整整三天,渾身黏膩,國三生騎不動了,沿路不停的罵,社工說:老師去借繩子,綁著你的車帶你走好不好?國三生回答她:這樣太丟臉了!如果這麼做,前面的努力不都白費了嗎?「孩子需要的就是鼓勵和熬過辛苦的時間。」回饋是互相的,社工教導孩子的同時,也從孩子身上學會一些道理,例如「勇敢承認自己的方案就是不夠貼近孩子的需求」,促使社工思考,除了國中學科外,還要添加實用課:樂團、熱舞、魔術、陶藝、造型氣球、美容、烹飪、指甲彩繪、咖啡調製和水電、店鋪實習等,有個學期還讓孩子親自主持廣播節目,讓孩子分享他們去啟智中心和安養院服務的過程。

這群孩子也說,以前在學校上課覺得很煩、無聊,久了變成師生眼中的壞孩子,最後只好翹課、迷迷糊糊過日子。其中一個孩子媽媽失蹤,爸爸和阿公過世,跟著阿伯生活,因為阿伯常打他,所以才喜歡跑出去,和公車司機聊天,平時睡在車站,也不去學校了。如今他們一致認為,幸好家扶老師把他們從那樣的生活「救」出來。家扶向陽學園的畢業典禮照慣例,辦得很特別,溯溪、浮潛、拖曳傘、攝影美展和奉茶給父母,務必讓孩子永留回憶。

能給是美 能愛是福

吳珮瑜服務逾十七年,已是社工督導,在學園的十一年時光,陪伴逾百孩子,她的信念是:「能給是美,能愛是福;能相伴是滋養,能分享是感謝。謝謝孩子教會我如何與你們相處、如何和你們一起站在圍牆上,一起看日出。」

曾有孩子問她:為什麼不能做那些事(夜遊、翹課、離家)?為什麼會身不由己?吳珮瑜回答:「我也不知道,老師的人生很順遂,跟你們不一樣,可是我會希望你們的人生不要那麼辛苦。我就為這個而努力。」吳珮瑜不曾放蕩,卻能誠懇的說出心底話,不帶矯情地為失學孩子付出。

引導孩子 規畫未來

除了吳珮瑜,家扶還有社工會服務因家暴或特殊境遇而被安置的兒少,宜蘭家扶中心希望學園的社工師林瓊怡就是一例,她的付出很另類,毫不避諱民間禁忌,破天荒的陪伴三個安置孩子參與父親葬禮;也曾親自餵乳,只為安撫一個出生才二三天、面臨寄養安置命運的非法陸配之子,她了解孩子,更希望孩子了解自己,認清現實、冷靜的為自己的處境做打算。

在彰化家扶中心服務七年的資深社工師黃瑩,帶著家扶兒少組成的「翱翔鷹壘球隊」參加總統盃全國大賽,在縣內獲得初賽冠軍,她認為要引導孩子不輕易放棄人生,得要有不輕易放棄孩子的社工,令她感動的是,一群「國罵」滿天、擁有特立獨行個性的孩子,曾在一個活動結束後告訴她:「如果當時沒有妳,總能先看見我的『白』、教我怎麼改變『黑』,那現在的我,大概不會是坐在大學教室裡聽課,而是在外面繼續飆車、喝酒、渾噩混日子。」家扶基金會希望社會大眾看見社工的服務歷程和體會,給社工支持,也看見孩子更多可能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