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醫病關係攸關民眾的健康與感受,如何提供「有感服務」?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在記錄北醫崛起之路的新書發表會上強調,必須「以病人為中心」做出發點,例如不讓癌症病人奔波醫院各科「看醫生」,而是讓醫生親自去「看病人」。
台北醫學大學成立於一九五八年,曾因經營困難推出「百元門診」,被譏笑為「平民醫院」。一九九六年,北醫參與萬芳醫院公辦民營投標案,由邱文達擔任創院院長,致力提升醫療品質,並與在地社區搏感情,終於成功挑戰多項國內外評鑑與獎項,贏得民眾信賴。
已轉任衛生署長的邱文達表示,萬芳醫院在醫療品質穩定後,進一步希望向社區邁進,因為醫院不能乾等著病人上門。年年舉辦超過三百場社區活動,他甚至將手機留號碼給每位里長,承諾二十四小時隨Call隨到,以此方式與民眾、鄰里長搏感情。
由於文山區有很多年邁、獨居的老榮民,二○○三年萬芳醫院更開辦愛心送餐服務。當年擔任送餐義工的文山區萬和里里長吳祚榮,昨天也現身發表會,分享與萬芳醫院聯手成為地方健康守護神的經驗,並呼籲醫院體系應多加強「遠距照護」的服務。
北醫複製萬芳的成功經驗,在二○○八年接手雙和醫院,成為國內第一家BOT經營的公立醫院,創下才開幕三個半月即以高分通過醫院評鑑;十四個月通過JCI國際醫院評鑑,為台灣醫界寫下新頁。
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李祖德指出,截至二○一二年底,台北醫學大學一校三院(含台北醫學大學、北醫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員工超過六千人,每年營收超過一百六十億元,是剛轉型時期的十倍。並且獲得國家品質獎桂冠,被台大EMBA及全球多所知名商學院列為必讀教材,探討北醫能迅速崛起的經營秘訣。
總統府資政陳表示,北醫以「人」為中心的觀念,自己之前也曾因到院看病、親身感受到這份用心。
天下文化出版《以病人為中心的美好》,從北醫崛起之路,探討台灣的醫療體系該如何轉型,重建國民對醫院的信任。新書發表會中除進行「以病人為中心」許諾儀式,與會者更呼籲政府、醫院、病友、社會大眾共同攜手實現幸福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