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集》風箏 |2006.11.21 語音朗讀 4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風箏是指一種在竹篾做的骨架上糊紙或絹,趁風勢用長線放飛天空的玩具。相傳在中國五代時期,有個叫李鄴的人做了個紙鳶並引線乘風為戲,後又在鳶眼處加上了一個竹笛,當把紙鳶放到空中後,風入竹笛,發出一種動聽的音響,其聲頗似古箏,因而此物方得名「風箏」。風箏在中國北方稱之為紙鳶,南方稱之為鷂子,它的出現最初也用在軍事上,常被作為偵察或傳遞或求援書信。到了唐代,風箏才漸漸成為皇室及貴族子弟們的娛樂品。一直到了宋代以後,風箏便開始流行於民間,成了一種大眾娛樂的玩具。 前一篇文章 《昔日風情.澳門街》雪條檔 下一篇文章 《細說中國字》導致 熱門新聞 01【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2【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3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4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5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06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6-42025.08.0108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9MLB季中交易大戲 比智慧拚膽識2025.08.0110多閱讀能改造人生2025.08.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寶島踏查】哈瑪星貿易商大樓【開啟與未來,宇宙首航──黃冠連創作個展】跨世紀的奇蹟【撫今追昔】天女維摩一朝雲【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時光飛逝】聽媽媽的話【書藝心語】得到我心【遊藝筆記】凌霄花落半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