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集》風箏 |2006.11.21 語音朗讀 44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風箏是指一種在竹篾做的骨架上糊紙或絹,趁風勢用長線放飛天空的玩具。相傳在中國五代時期,有個叫李鄴的人做了個紙鳶並引線乘風為戲,後又在鳶眼處加上了一個竹笛,當把紙鳶放到空中後,風入竹笛,發出一種動聽的音響,其聲頗似古箏,因而此物方得名「風箏」。風箏在中國北方稱之為紙鳶,南方稱之為鷂子,它的出現最初也用在軍事上,常被作為偵察或傳遞或求援書信。到了唐代,風箏才漸漸成為皇室及貴族子弟們的娛樂品。一直到了宋代以後,風箏便開始流行於民間,成了一種大眾娛樂的玩具。 前一篇文章 《昔日風情.澳門街》雪條檔 下一篇文章 《細說中國字》導致 熱門新聞 01菲律賓宿霧強震 佛光人馳援賑災2025.10.0602中秋草地音樂會 祈願世界和平2025.10.0703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一念三千2025.10.0604拚日能源自給自足 高市力挺核能2025.10.0705種瓜得杯 種葫蘆瓜取代紙杯2025.10.0606西藏珠峰突降暴雪 傳近千人受困2025.10.0707新馬寺佛光普照 大馬民眾慶中秋2025.10.0708曼城佛光山贈圖典 愛丁堡大學典藏2025.10.07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師與禪詩 6-52025.10.0710消防員如觀音示現 圓福寺秋節致意2025.10.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化印象】 西蜀財神第一塔【走讀城鄉】 多元藝術大師楊英風及其美術館【走進大西南】 怒江與怒山【海底射來的光──莊明中2025油畫創作展】 平安進行式【翰墨天地】菩薩就在你身邊【佛門攬勝】中川第一禪林:四川綿陽聖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