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的生起
在前面的〈湧出品〉,六萬恆河沙數的本化菩薩大地湧出時,彌勒菩薩大吃一驚。彌勒是在釋迦之後成佛的補處菩薩。所以,關於佛的一生,以及其弟子的事,無一不知。現在出現彌勒菩薩未曾見過的大菩薩,因此驚訝《法華經》以外,在任何地方都沒有出現菩薩湧出的情形。
彌勒菩薩向佛陀請問:「這些菩薩的老師是誰?修什麼法?」佛陀回答:「他們都是我的弟子。」彌勒菩薩大吃一驚,佛陀成道四十餘年,這其間,在什麼地方培育這樣多弟子呢?請求無論如何告知這些事情的真實。
在此有著名的「四請、四誡」。彌勒菩薩請求:「世尊!唯願說之,我等本信受佛語。」而佛陀也四次叮嚀:「一心信受」。漸漸展開說此〈壽量品〉的內容。
此〈壽量品〉被視為一代佛教八萬法藏中的別頭佛教根本經典,天台大師釋此說:「別頭教化,所有真應,非彌勒境界。」此為別頭的教化,即關於本化菩薩的真身和應身,從彌勒菩薩的境界和立場,是無法思惟的。〈序品〉和〈化城喻品〉的過去佛的故事,以及譬喻以下的〈授記〉等,全是為說「如來壽量無限」而設的伏筆。
※題名
本品稱為〈如來壽量品〉。因詮釋釋迦牟尼佛的壽命,故有此題名。《正法華》作〈現壽品〉,梵本的題名「如來的壽命長度」。關於如來,有三身論的問題。
三身是:一法身,二報身,三應身。如來之身具有此三德。如經文所述:「法身,非如、非異、非如三界之見三界;報身,如實知見三界之相;應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其意義如下表:

真理之體,即法身常住的,法身常住為諸經的常談。但,在〈如來壽量品〉,闡明三身常住,說三身即一身的常住佛身。佛之法身、報身、化身之「三身菩提」,體深用宏,為顯示成菩提無上,故有此品。